如今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和他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很少会有人想到文中提到的功不可没的滕子京。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岳阳楼记》不同于《滕王阁序》等现场定制的文章,范仲淹不仅不在现场,很可能都没有去过岳阳楼。相距洞庭湖大约里的一座小城书院——花洲书院,才是这个名篇的诞生地。
《岳阳楼记》开篇就介绍滕子京在贬官一级后,用了一年的时间,便把巴陵郡治理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巴陵郡,岳阳楼的所在地,就是今天的湖南省岳阳市。
滕子京就是被贬到这里为官,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朋友,两人同于公元年中进士。此时,范仲淹正在河南邓州任知州,并且热衷办学的他在邓州也建起了一所花洲书院,常常在这里生活、读书和会友。
花洲书院滕子京此人有才华但为人自负,被许多人嫉妒,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范仲淹正想找机会来劝诫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求他为重修岳阳楼写篇文章,就是如今刻在花洲书院一面墙上的《与范经略求记书》,其中一段文字就交代了事情的缘由:
“恭维执事文章器业,凛凛然为天下之特望,又雅意在山水之好,每观送行怀远之作,未尝不神游物外而心与景接。矧兹君山、洞庭杰杰为天下之特胜。切度风旨,岂不欲摅遐想于素尚,寄大名于清赏者哉?伏冀于戎务鲜退,经略暇日,少吐金石之论,发挥此景之美。庶漱芳润于异时者,知我朝高位辅臣,有能淡味而远托思于湖山数千里外,不其胜欤?谨以《洞庭秋晚图》一本,随书贽献,涉毫之际,或有所助。干冒清严,伏惟惶灼。”
这段写出了想要一篇传之久远的记文,非你范仲淹莫属的意思。从中知道随信寄去《洞庭秋晚图》一本,范仲淹就是看着风景图画写出了这篇传世之作。
不得不佩服,这是范仲淹不见实景的一篇命题作文,或者叫想象力作文了。“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这样的句子里各种天气下美美的洞庭湖跃然纸上。一般的文人,即便是身临其境,也未必能写出这样的佳作。当然,滕子京送的画也一定是出神入化的,不然这样的风景传递给范仲淹也会大打折扣。
岳阳楼文为心声,范仲淹的思想和境界不是一般的文人,理智成熟而见解深刻,所以正是他文中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借景(洞庭湖)抒情,而是借事(滕子京请托)抒怀,文章为啥影响力这么大而且千古传颂,有这么三个原因。
一是有文笔好,文字的驾驭能力强,不同天气、不同场景转换自然,语言简洁活泼。
二是想象力丰富,令人读了身临其境,如置身其中,天地人之间的情感相通。
三是思想情感充沛,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金句频出,说明家国天下,忧国忧民的思想肯定不是一时兴起的表达,想必是萦绕心头、深思熟虑的结果。
现今的花洲书院,这座距离洞庭湖里的小城书院,传承了范文正公的千年的文脉,就是因为范仲淹与滕子京的友谊而与洞庭湖边的岳阳楼结了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