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信杰
那天来到岳阳市正巧阴天,到达岳阳楼景区,洞庭湖上雾气弥漫,湖天混沌难辨。
景区分布着三三两两一丛的林木,间有紫蕾绿萼;寒鸦飞落,冠翠阴郁,紫亭掩映,小径蜿蜒,幽幽神驰。老没见着主楼啊!
索性按指示牌走,总算看到高峻的城头,屹立着三层飞檐斗拱盔顶的岳阳楼。琉璃瓦流光,翔龙饰脊,凤、龙、云轻镂飞角,檐柱、回廊赭紫,峻宇雕墙,蔚为雅观。
观其楼,是一首诗。的确,满楼皆诗。古今墨客,登楼远眺,江风送怀,吟咏三叹。
是一杯酒,咂出洞庭之味道,却品不尽人生的苦涩。
是女人,绰约、妩媚,娉婷,而非烟视媚行,搔首弄姿之流;是历经屈辱,依然芳华未染,依然丰容丽姿的佳人。
岳阳楼,临江而立,吸天地精华,阅人间万物,有一千八百多年的记载。期间天灾人祸,屡毁屡修。尤以北宋庆历四年间〔〕,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今湖南岳阳市一带〕任岳州军州事,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为楼做记。从此文以楼名,楼以文著,岳阳楼声名远播,身价大增。
文中首倡“先忧后乐”的情怀,对帝王、百官、知识分子规范了为人处世的准则,被历代统治者,官僚,士绅引为精神灵魂,同时下层民众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怀与温暖。民安,则国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深得人心。为了慰藉心愿,北宋以后,来登楼参观者,接踵不绝。
在详细叙述滕楼范记之前,有必要追溯此楼的源头和相关参考——
东汉建安十九年〔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与西蜀刘备划定以湘江为界,前者派鲁肃率军驻守巴丘〔今岳阳〕。鲁肃为了在洞庭湖上操练水军,便在湖边的城头修建了阅军楼,用以训练和检阅水师。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
此楼临岸而立,登楼驰目,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舟来船往尽收眼底,不仅收到军务之功,且胸臆顿生,诗情涌动。
随悠悠岁月,阅军楼的军务功能日渐减退,登楼赏湖,把酒临风,凭栏吟诗,在文人墨客中渐起。
这里不得不提另一人——张说〔yue〕
张说,范阳方城人〔今河北固县〕,唐朝政治家,文学家。
姚崇与张说一起在朝中为相,但二人的政见多有不合,颇有隔阂。姚崇病危时,对守在身边的儿子说:“张丞相与我政见不合,但他才华出众,文章妙绝天下,我死后希望能让他来给我写墓志。只是我俩关系不好。但张丞相喜欢炫耀,爱好排场,尤喜华服珠宝,我死后他一定来吊唁,你们依计如此这般就行了……”
姚死后,张说果然来了。见姚家的服饰、玩物,眼露贪欲,环顾再三。姚家人遵主人生前的吩咐,张说果然收下了赠物,写了一篇祭文,陈叙死者的生平,褒扬政绩,详尽而生动。文章一出,被众人称为杰作。姚家人按遗嘱不敢延误,连忙呈皇帝过目后石刻。
几天后,张说果然派人来索要稿本,称文辞不够周密,想修改。姚家儿子领来人看了已刻好的石碑,并告知皇上已过目同意。张说听到仆人回禀,非常悔恨,抚胸哀叹:“死去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我今天才知道,我的才能不如他呀!”
唐开元年间,张说遭贬,谪守岳州,期间修建南楼,即岳阳楼。竣工后,常与文人登楼吟唱。他的《岳阳早霁与楼》、《岳州观竞渡》等诗篇,感情真挚,想象丰富,刚柔中流露出“白发悲上春”的凄婉。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李商隐、孟浩然等,都题过岳阳楼的诗词。
岳阳楼,在历史演变中,在酒兴诗沉的迎来送往中疲惫不堪。
北宋,年。
岳阳楼迎来了一位官场失足,而积极支持革新派的政治家,又是财商高于才情的文人——滕子京。
滕子京,河南洛阳人。自幼研读经史,博学多才,与范仲淹同年进士。
他第一次被贬,是在仁宗天圣九年,由大理寺丞贬至闽北邵武做知县,原因是把大理寺的办案经费用于结交文人学士和资助江湖豪客。
到了邵武后,没吸取教训,依然挥霍公款。一年后奉调入京,任掌殿中丞。没有财经支配权,顺风顺水做了几年好官,一直熬到泾州知州和庆州知州的位置。
知州,就是一方诸侯,花起钱来很容易。据《宋史》记载:他“馈赠游士,犒劳民兵,兴建楼阁。”被告发后,经御察史派人查账,居然查出惊人的数字,浪费“公使钱”16万贯,实在不是个小数目。因为滕子京吸取了以往的教训,提前一把火烧掉了账簿。虽无账可查,但御史台不是没有办法,把衙门内几个负责记账的进行隔离突审,一笔笔查对,终于有了这个数字。
于是,滕子京被贬到凤翔知府后又贬虢州。年,大宋御史中丞再上奏:“盗用公使钱,只削一官,所坐太轻”,于是又贬至岳州巴陵郡,这才有了重修岳阳楼。
不否认,滕子京确有“经世济时”之才,大修岳阳楼,其经费不用库银,不敛于民,而取之“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还者,献借条于官,官为督办。”竟讨钱一万缗。《续资治通鉴》有一则通报,说他曾差士兵人,用驴车40辆贩私盐笼,并出具公文,要关卡不得收税。
此人对山水也有独道之处:“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
三年间,以“治为天下第一”,使岳州“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他创修了万年桥,沟通了岳阳古城与外界的通道;修筑堰虹堤,防御洞庭湖的洪波巨浪;兴办文宫,造就人才;建树最昭著的是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为楼作记。
他决心要把楼修得超过唐代,夺天下楼阁之首。庆历五年动工,次年竣工。极雄伟,三层三檐,气宇富丽。他为此写下《临江仙》:“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泽梦,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熟悉唐诗的人,从中可看出,有两段四句是抄录前人之作的——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年〕,孟浩然游长安,想谒见张九龄,写下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气蒸云泽梦,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玄宗天宝十载〔年〕,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钱起,参加进士考试所作《省试湘灵鼓瑟》五言律诗: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梦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不否认,滕子京对文人学士的艳羡和崇拜。只是一首《临江仙》,连着四句搬套进来,未免偷工和俗气。
为岳阳楼也好,为他自己也罢,他又令人在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张説、杜甫诸名人诗集中摘出登临寄咏者78者,以及当朝大笔,如太师吕端,侍郎丁谓,尚书夏竦之作,刻于栋梁间,并编《岳阳楼诗集》。但他发现竟无一篇散文记叙。于是,在这年六月写了《求记书》,并命画工绘制《洞庭晚秋图》,送达邓州好友范仲淹手里。
范仲淹据此图,写下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
至此以后,岳阳楼以滕造,范记,闻名天下。
问题是,范仲淹没有登岳阳楼,为什么能写出气势磅礴的洞庭湖呢?尤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隽语箴言,直抵人心,醍醐灌顶,催人猛醒呢?他的人生经历了什么?
范仲淹〔—〕,今河北正定人。幼年丧父,随母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为范仲淹取名朱说。
虽寄人篱下,却不忘刻苦研读,睏了就泼冷水洗脸,以醒神志。稍大,知晓身世,毅然辞别母亲去应天府求学,投师戚同文名下读书。儒家经典要义渐熟于胸,初有兼济天下的抱负。年,以朱説之名考取进士。被任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九品。已有朝廷俸禄,他便把母亲接来奉养。并正式恢复范姓,取名范仲淹,字希文。从此,开启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
天禧五年〔〕,被调往泰州海陵西溪镇做盐仓监管,初次听到浪啸鹤唳,不免惆怅聊赖,以为是闲职,却发现有许多事情要做。尤其海患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于是上书江淮漕运张纶,痛陈海堤利害,建议修一条横亘几个州县的捍海堤。张纶慨然同意,上书朝廷。第二年,范仲淹被调任兴化县令,负责治堰。至今兴化县仍有范公祠遗址,为父老怀念。“……有客狂且淳,少小爱功名……风尘三十六,未做万人英……”这是他三十六岁写的诗句。并调回京师,任大理寺丞。
仁宗天圣四年,他母亲病故。在守孝期间,仍不忘就地办学助教,醇化时风,奖勤罚懒,帮助寒门子第完成学业,培养出不少人才。
守丧结束,重新调往京师,任秘阁校理。他发现已经二十岁的仁宗皇帝,一切都得听从六十开外的刘太后,且每年冬至这天,皇帝都率百官对太后跪拜,有所不妥,有损皇帝尊严。于是上书利陈弊端。举荐他的官员大为惊慌,唯恐连累举主。范仲淹据理争辩,举荐人无言以对。第二天,他又奏疏,干脆让刘太后撤帘罢政,还权于仁宗。朝廷未回复,却降下诏令,贬范仲淹离京,调赶河中府任通判。三年后,刘太后病逝。仁宗将范仲淹召回京师,任右司谏。有了言官身份,上书更无所畏惧。
明道二年〔〕,京东和江淮一带大旱。为安定人心,他奏请皇上派人前往赈灾,仁宗不理会。最后皇上在范的一再催促下,惊然惭悟,让范仲淹前去赈灾。他归来时,还带回灾民充饥的野草,给仁宗和后苑宫眷看。
这时的宰相吕夷简,当初是靠刘太后起家的。刘太后一死,又说她的坏话,一度被仁宗的郭皇后揭穿,宰相职务也被罢免。但不久又恢复宰相职务,与阎文英沆瀣一气,想借仁宗的家务纠纷废掉郭皇后。墮入杨美人、尚美人的仁宗皇上,终于决定降诏废后。“重父必重母,正邦先正家。一心回主意,十口向天涯。”范仲淹深知,家庭纠纷的背后,隐藏着政治势力的角逐。他与御史台数人径趋垂拱殿,求仁宗而不得见,乃伏阁吁请,仍无人理睬,殿门砰然关闭。他手执铜环,叩击金扉。次日凌晨,妻子李氏牵他衣服,苦劝勿去招惹祸机,他却头不回地出门而去。忽听降诏传呼,贬他远放江外,去做睦州知州。接着,朝中又派人赶到他家,催促即刻离京。类似的还有为了社稷,关心仁宗子嗣遭贬;“呈百官图”揭发宰相结党营私遭贬等。
被贬饶州,从开封走水路,一路经过十几个州县,除了扬州外,一路无人接待。他并不介意,捻着花白的髭须吟诗一首:“三出青城鬓如丝,斋中潇洒过掸师”,“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不久,妻子李氏病死饶州。
五十岁前后,又被调到今天镇江和绍兴一带。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震惊全国,改变了他的命运。
从宝元元年〔年〕起,党项首领元昊,突然另建西夏国,自称皇帝,纠集十万大军侵袭延州〔今陕西延安一带〕等地。由于北宋三十年无战事,边防不修,宋将无能,边境频频告急。仁宗急调范仲淹进京复职,且荣获龙图阁直学士的职衔。又在韩琦举荐下为西北战事的副帅。五十二岁的他,仕途磋磨,早已鬓发斑白。面辞仁宗后,立马奔赴前线。看到许多需要改革的地方,如不纠正极其危险。韩琦却不以为然,急于找机会决战。
庆历元年〔年〕正月,韩琦接到西夏军侵扰渭州,不听范的劝阻,立即派大将任福率军出击。西夏军受挫撤退,任福下令追击。直追至西夏境内六盘山麓,却在好水川口遇伏被围。任福等十六名将领英勇阵亡,士卒惨死一万多人,韩琦大败而返。
血的教训证明,宋军急需改革。通过分析,采纳了范仲淹对西夏“守势”基本策略。依大宋国力,消耗拖垮之,然后寻机歼敌。具体是:筑北城,封边境,堡寨相连,形成一道严密的防线。精兵去冗,从当地猎户中挑选身强力壮者增补,最终挑选一万八千人,分六部,每部三千人。取缔按军阶高低先后出阵体系。以各个将领统率各部,使将兵之间形成稳定的关系。临阵按情况出战,便于将领灵活指挥。对边疆少数民族坦诚融合,慷慨优惠,使其归顺宋朝,以孤立西夏,巩固边防。而西夏渐渐由于经济不支,引发政治变动,国力削弱。
庆历二年〔年〕,范仲淹令长子范纯祐与藩将赵明引兵袭击西夏军,夺回马铺寨。与此同时,他本人率军深入西夏军防地,就地筑城——大顺城。当西夏军来攻时发现,宋军已形成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相连的坚固体系无功而返,称范“胸有数万甲兵”。
西夏由于连年战争,国力亏耗,向宋投诚者越来越多。庆历四年〔年〕,双方最终达成合议。范仲淹最终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西北安定。
范仲淹镇守西北期间,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夏数次战争,使大宋国力衰弱,百姓负担加重,内忧外患频发。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政知事〔职务相当于副宰相〕,富弼为枢密副使推行改革。他们提出十项改革方案,涉及官僚升降制度,用人制度,科举制度,均公田,厚农桑,减徭役,重行令等。这些措施,大部分被仁宗采纳,颁布全国,史称“庆历新政”。
新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宋朝进入建国以来人民为之一振的繁荣时期。但,也因新政限制了大官僚大地主的特权,实行时遇到极大的阻力。保守派攻击新政,指责结党营私,滥用职权。仁宗尽管半信半疑,但看到阻挠的势力很大,开始动摇。反对势力愈发嚣张。年,仁宗下诏废弃新政,解除范仲淹的参政知事,将他贬到邓州〔进河南邓县〕。富弼、欧阳修等革新派人物相继被逐出朝廷。
诤臣遭黜,奸佞窃笑。坎坷的范仲淹,花白的头发在烈风中摇曳。谪路漫漫,天远地荒;雁振声唳,戛戛高亢。
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次年完成。这一年,谪臣范仲淹在邓州收到了好友求记书和洞庭晚秋图。
虽然没见洞庭湖,但在兴化县治堰,以及曾在江浙一带任职,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
展图过目,果然洞庭湖波涛汹涌,舳舻穿行于浊浪之间;风萧云驰,林木凝肃;岳阳楼屹立城垣,巍然卓拔;西面云泽梦,东临巴陵郡,南极潇湘,北遥巫峡;浑汹旷阔,溟濛烟渺。心潮起伏,荣辱俱忘;悲从胸生,意于心发;毕生郁结,慨然以慷;如鲠在喉,搦管挥翰,一气呵成。
掷笔长舒,身心俱疲。
楼成两年后,即庆历七年〔年〕,滕子京调任苏州知州,上任不久离世,终年五十八岁。
邓州知州后,范仲淹又历任杭州、青州知州。
皇佑四年〔年〕,改知颍州。
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但他忧国忧民之魂,文赋辞阙并未陨落。
屈原以稚子之心,忧愤之情,写就《离骚》;范仲淹以居庙堂之高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忧欺君,先忧后乐的一生,浓缩成一篇《岳阳楼记》。
全文个字,却把恣如汪洋的经典,言近旨远讲明了,阐述透了,每个中国学生都必诵的文章。
楼以文著,岳阳楼名扬天下,尽人皆知。
作者简介:张信杰,男,高中毕业。山东省荣成市人和村人。喜爱文学。以笔名宝小草在中文起点网发表了长篇小说《姿色貌美》〔百度可查〕;短篇见于文学期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