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图片 >> 正文 >> 正文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推10首杜甫关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2/10/5

唐朝中后期,在中国历史上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战乱从唐玄宗末年一直持续到唐代宗初年,历时时间长达八年。这场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成为了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在这一阶段,涌现了大量反映史实的优秀诗人和作品。仅杜甫一人的作品就堪称反映了整个时代,故而杜甫又被后世称为“诗圣”或“史诗”。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史诗”的脚步,来到那个充满硝烟的战场,品读诗人笔下的人间百态和悲欢离合。

01.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兵车行》

《兵车行》是杜甫的叙事名篇,开篇这两句就为我们展现了壮丁即将入伍时街上车水马龙的场景,以及父母亲人送行时难舍难分的画面,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意境,足见战争之惨烈。

02.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石壕吏》隶属杜甫“三吏三别”中的其中之一,也是最为著名的一篇。全诗讲述了他一天夜里偶然投宿在一户农家后的所见所闻。老妇人三个儿子都已上了前线,其中的两个都已战死。可即便这样,官府还是要坚持征兵。没有更多的男丁了,老妇只好请求跟随兵役一起离开,起码可以帮着每天做早饭。就这样,第二天天亮,作者便于独存的老翁做了告别。

作者在这首诗里真实地反映了战争之下普通百姓的生活现状,对底层人民充满了深切的同情。该诗也对后世研究“安史之乱”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03.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新婚别》

在这首诗里,杜甫为我们讲述了一对新婚不久的小夫妻,因丈夫要赶赴前线而不得不与妻子告别的故事。在这里,作者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妇女形象。新娘尽管内心十分不舍,但她明白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利益是不可分割的。为了国家的平安,她必须做出牺牲。通过这样一个形象,作者深刻揭露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具有深切的现实主义情怀。

04.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这首诗在开篇就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犹在但国都已陷落。城池在战火中损失殆尽,乱草丛生、土地荒芜。而后开始感叹:看到花开会伤感地落泪,听到鸟叫声都会觉得心惊胆战。战争的年月,一封家书的价值能抵过万两黄金。愁绪日笃只能靠挠头排解,以至于白发稀疏连簪子都带不上。

长安城一片萧索的景象让诗人内心伤感不已,百感交集之下写就了这样一首名篇。

05.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悲陈陶》

这首诗讲述了在“安史之乱”中,唐军与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时,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的故事。字里行间渲染了战争残酷的场面,以及百姓盼官军收复河山的迫切心情。整首诗充满了一种悲壮的色彩。

06.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哀江头》

这首诗前半段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游幸曲江的故事,而后又回忆起唐玄宗携杨贵妃出逃的场景。如今时移世易,长安城内一片萧条景象,面对这样的场面,作者不禁悲从中来,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07.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恰逢安禄山攻入潼关,杜甫携家人出逃,经过几月辗转,最终还是被叛军所俘。在长安禁足的日子,杜甫望着窗前明月,写下了这首充满思乡情怀的作品。

08.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公元年,“安史之乱”仍未停息,关内又赶上大饥荒。于是杜甫带领全家辗转西行,历经磨难终于到达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在西郊浣花溪建了一座茅草房(即今日的“杜甫草堂”)。不料,草房建成没多久就秋风夜雨所摧毁。面对满目狼藉,杜甫想到和他同样受苦的千千万万百姓,有感而发,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09.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这首诗前半部分着重描写洞庭湖水和岳阳楼的景观。浩瀚的湖水将吴楚大地分为两块,连日月星辰都好像漂浮在水面上。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想到自己如今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身体抱恙却常年乘舟四处漂泊。北方战事又起,我只能依着栏杆任凭眼泪肆虐而下。诗人通过今昔的对比,表达了壮志难酬的伤感之情。

10.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之时。当杜甫听闻这个消息后不禁欣喜若狂,慷慨激昂之下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放歌纵酒,怀着无比愉悦的心情返回家乡。这大概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之后鲜有的高兴时刻吧。

以上十首诗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的作品,记录了他颠沛流离的半生岁月,更像是一部记录整个“安史之乱”的史书。杜甫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见证。在他的诗歌里,我们能看到人间百态,亦能品出世态炎凉,即便在当今的社会,杜甫的诗依然不失其“时效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