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文均为作者于年4月原创
有时候,一座建筑或者一段故事就会是外人对这座城的全部印象,就像说起兵马俑会想到西安,提到北京就会联想到故宫一样,我们因为一篇《岳阳楼记》而记住了岳阳这座小城。所以,来到了岳阳,被称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是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
中国四大名楼之岳阳楼
也许是南方温润的气候造就了岳阳人热情好客的性格,在去岳阳楼景区的路上,出租车师傅非常认真地用“岳普”给我讲述这里的风俗轶事,我在他并不十分清晰的描述中知道了二妃墓、斑竹泪、柳毅传书以及八百里洞庭的故事。故事的真伪已无需去考证,故事带来的神秘感和浪漫色彩让我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这里。
岳阳楼风景区检票口
景区内各类纪念馆外墙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这是范仲淹描写岳阳楼和洞庭湖的名句,非常不巧的是,紧促的行程安排,让我赶在了一个“阴雨霏霏”的天气来到了这里。但我并没有“感极而悲者矣”的喟叹,相反的是,细微迷离的小雨削减了其他人游人到此游览的兴致,我得以安静而自在地享受着山水之间的乐趣。
穿过一段白墙青瓦的院子,再经过一座刻有“南极潇湘”的牌楼,就能隐隐望着在绿树丛中探出头的岳阳楼了。说实话,站在楼下看着这座曾引得无数文人挥毫抒怀的“天下第一楼”时多少有些失望,似乎并没有诗文中描写的那样雄伟大气,在浩浩汤汤的洞庭湖的对比下多少显得有些孤单小气。
景区内“南极潇湘”牌坊
洞庭湖边围栏上雕刻的神兽
洞庭湖上的行舟
岳阳楼在历代都有过翻修,楼体的外形和结构也不尽相同,在刚进景区的院子里就有历代岳阳楼的模型。现在的楼体不高只有三层,四角挑着秀气婉转的凤檐,没有飞扬跋扈的感觉,恰像是江南女子娇柔的玉臂。我在年迈的游客那里得知,相传在慈禧当权的晚清,岳阳当地的官吏为了拍慈禧马屁,在重修岳阳楼之时,特在楼旁建了一座亭子,其椽角装饰一改龙、虎等为凤凰,有凤压龙的象征。
进入楼内,一二层里较为空旷,除了中堂上悬挂的两种不同书体的《岳阳楼记》书法作品外,几乎不曾有别的装饰物。下雨天气,游览的人不多,零零散散的在楼内匆匆而过,偶尔有操着不同方言口音的老者站在中堂前,凭着记忆一字一句诵读《岳阳楼记》。
我坐在二楼的靠背椅上,有时整个楼层只有我一个人,我凭借着从木窗缝隙挤进来的光线我开始环视四周,似乎在想什么又没在想什么。心里不由得泛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就像面对一位交好多年的失语的朋友,彼此都想说些什么却都无法发声,就只想静静地多陪一会。
岳阳楼正面
岳阳楼一楼中堂《登岳阳楼》作品
岳阳楼三楼《登岳阳楼》草书,李白所书“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楹联作品
岳阳楼二楼雕栏上的神兽
范仲淹塑像及生平介绍
登上三楼,窗户被打开了,视野变得开阔明朗起来,站在三楼眺望窗外,烟雨蒙蒙的洞庭水如同被镶嵌在窗框中的画作,时有来往的货船不时闯进画纸的留白处,徐徐行进的船体更像是水墨在宣纸上逐渐渲染一样,极具美感。湖中的君山岛如一片绿叶在水汽里飘忽不定,看不真切,我便突然想起了刘禹锡“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句子,不禁觉得精妙。站在此处,思绪更加缠绵悱恻,有年少轻狂临楼抒怀的豪情,也有观水怀古的惆怅,有于缥缈山水间的悠然自在,也有在柔风细雨中的凄婉。旧时吴国的点将台被古树枝丫拦住了视野已不见整装待发的艨艟巨舰,邻水而立的小乔墓听惯了洞庭水上的与渔歌涛声,却再也无法响起公瑾壮志未酬的《长河吟》曲。史书在潮起潮落中更迭往复,随波逝去的不只是千百年的英雄过往。
素墙绿叶望洞庭
景区内小乔铜像
《洞庭晚景图》扇面,相传当时范仲淹并没有登上岳阳楼,而是根据这幅画作创作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三国小乔墓遗迹
李太白“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楹联、文正公“一悲一喜”的忧谈让我伫立在这里不忍离去。临别的时候,雨停了,湖边的渔人也开始收网,来往的货船逐渐在水雾中隐去,我捡起一块洞庭湖中的石头,就此回头。
景区内石雕
景区内供奉吕洞宾的纯阳殿
岳阳楼上隔窗眺望洞庭湖
洞庭湖边垂钓人
岳阳楼上远望洞庭
岳阳楼景区内的古街
岳阳楼景区古街内的戏楼
巴陵广场上的《后羿射蟒》雕像
附:《登岳阳楼》诗一首: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雾隐君山画,雨湿凤檐头。新绿染江岸,浊浪排轻舟。不见一虫字,唯有太白酒。点将台尚在,小乔墓亦留。古今英雄事,此处堪回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