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楼高阁,是诗人登高揽胜的佳处。一座楼,必然伴随有许多诗作的歌咏。所以,楼因诗显,诗因楼扬名。
那么,今天为大家带来:中国七大魅力名楼,各有一首唐诗代表作,非常经典,誉满天下。
湖北武汉——黄鹤楼
黄鹤楼,是唐代的名胜之一。黄鹤楼建筑在武昌西的黄鹤矶上,面对着长江。黄鹤矶伸展峭立在长江中,俯瞰江汉,极目千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才气真是博大,所以他写的景象高远。
他说孟浩然所坐的那条船,远远的只望见船帆的影子在天尽头,然后船就消失了,只留下长江滔滔不绝地在天边奔流下去。
诗里没有一字写离别之情,但一直望到故人的孤帆远影在碧空消失,仍在目送向着天边流去的江水,诗人神驰目注的深情也就可以想见了。
江西南昌——滕王阁
《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诗写于《滕王阁序》之后,或许是前者的魅力太大,显得此诗过于暗淡了,但不得不说,这是一首杰作。
此诗语言凝练、含蓄,内容主要为追忆滕王阁当年的繁华,描写如今物换星移的沧桑变化,抒发了诗人面对世间盛衰无常的感慨。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山西永济——鹳雀楼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的这首诗,被誉为唐代五言诗“压卷之作”。
诗的前两句写景,营造出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
诗的后两句说理,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湖南岳阳——岳阳楼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是杜甫暮年流寓湖南时所作,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尽寓于登楼一啸之中,被后人誉为“五言绝唱”。
当王之涣在鹳雀楼顶意气风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岳阳楼与渺渺洞庭波则只是杜甫忧国忧民里的一抹怆然惊鸿吧。
江苏镇江——芙蓉楼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不像普通“送别诗”那样极力渲染离情,而是以寒雨、孤山衬托自己的孤独。
虽然没有直说自己思念朋友的心情,但却想象着朋友对自己的思念,而且叮嘱说,假如他们问起我的话,一定要告诉他们,我的心依然像冰一样纯洁、像玉一样高贵。
用冰和玉来映衬自己的志向,深藏了巧妙的语言功力,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是上层之作。
四川理县——筹边楼
《筹边楼》
唐·薛涛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薛涛的诗以词彩清丽见长,诗中常寓有忧时警世之意,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诗中描绘了筹边楼的宏伟,感慨时世,抒发了爱国情怀。
开篇即见恢宏,“平临云鸟”,点明筹边楼的地理位置,雄踞高处,平视云际飞鸟,俯瞰西川大地,筹边楼的壮观、巍峨,如在眼前。
“八窗”,是对筹边楼内部战略环境的一个简要勾勒,再加一个“秋”,又刻画出筹边楼在萧瑟深秋、屹立于天地间的景象,苍凉而壮阔。
后来,李清照有诗句“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即是化用“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两相比较,无论气势、情致,高下即见。
论才气,薛不如李,但薛生在唐,而李在宋,壮气终有差异。
浙江金华——八咏楼
八咏楼在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相传为南朝东阳太守沈约所建。楼成后,曾赋《八咏楼》题于壁间,“一时传为绝唱,而楼遂成盛迹”,后人因此称为“八咏楼”。
《题八咏楼》
宋·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此诗气势恢宏,风格豪迈,完全可与那些题咏在楼壁的历代名诗相媲美,而就其诗歌的含蕴之深和襟怀之大来说,似乎还要略胜一筹。因那些名诗仅仅局限在个人身世的感怀,和友朋之念的唱叹上,无人与感慨江山联系在一起。
读了前面七首诗,哪一首最让你心动,想要亲自去景点打卡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