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范仲淹(-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
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扼长江,临洞庭。始为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
唐开元四年()在阅兵台旧址建楼。唐床以后此楼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建。
《岳阳楼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朱熹曾称赞《岳阳楼记》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岳阳楼记》全文及翻译,寒假收藏背诵~
文章第一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三、四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五段: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本文通过对迁客骚人登岳阳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