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笑的蜡笔
来源/怀左同学
前几天,一位95后快递小哥李庆恒火了。
他不仅获得了万购房补贴和3万购车补贴,还被杭州市评为“高层次人才”。
有人感叹“行行出状元”,也有很多人有些不服,对“高层次人才”的评定表示怀疑。
但我只觉得服气!毕竟,李庆恒的幸运绝非偶然。
作为快递分拣员,他无疑是该行业翘楚。无论快件上标的是城市、区号、邮编还是航空代码,他都能准确无误地快速分拣。随便报出一个地址,马上就能说出对应的城市信息。
单是想想,便足以让我瑟瑟发抖。全国有超多城市名我压根都没听过,更别提联想到其他信息。
这技能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也正是这门绝活,让李庆恒在多万快递员中脱颖而出。
他不仅拿到了“浙江省第三届快递职业技能竞赛”的第一名,还被浙江省人社厅授予省级“技术能手”荣誉,最终还被评为杭州市的“高层次人才”。
但为了这绝活,李庆恒可没少下功夫,甚至有些走火入魔。
在大街上看到汽车车牌,就会在心里默念:“浙A,杭州,邮编,区号,机场代码HGH。”
正是这些功夫锻造了过硬技能,让他变得稀缺,显得与众不同。
如此看来,真正的聪明人,都在下笨功夫。
01
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讲的是曾国藩背书。
他深夜在家中背《岳阳楼记》,但怎么也背不下来。他家房梁上当时有个小偷,想等他睡了之后好干活。
没想到几个时辰过去,小偷都睡了好几觉,曾国藩仍在挑灯夜战,甚至还在背开头。
小偷忍无可忍,从房梁跳下,在曾国藩面前一股脑背了出来,随后扬长而去。
我当时把它当作笑话来看,后来发现,这故事并非空穴来风。
在漫长的9年时间里,曾国藩参加了多次秀才考试,皆以失败告终。
但曾国藩虽然愚笨,却特别舍得下笨功夫。
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也正是这笨功夫,为他日后仕途的飞跃打下了扎实基础。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
就像张宏杰曾言:“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结果走不远。
笨拙看起来慢,其实越走到后来,就走的越快,就好比盖房子,因为基础打得牢,房子就盖得比别人高。”
他们不追求什么技巧与捷径,只知道扎扎实实地默默沉淀。
他们异常勤奋与踏实,能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
因为不懂取巧,他们遇到问题只会硬钻,在挫折前坚韧不拔。
这些笨功夫,培养了他们高于常人的底层能力,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被赶超。
就像曾国藩所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会下笨功夫者,恰恰是真正的聪明人,因为所有的苦功夫,从来都不会白费。
02
但世间有太多所谓的“聪明人”,看不上那些笨功夫,他们总想找捷径,妄图多快好省地实现目标。
前几天听妈妈说,我一位伯伯被骗了好几万。他本想带着他的岳母娘一起投资,没想到反而坑掉了老人的养老金。
我觉得难以置信,这位伯伯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老师,单从知识层次来看,实在不大容易被骗。
后来我才知道,在高额利益前,脑子往往不够用。
据说,只要花元买下保健品,就可以入股。成为股东后,每个月能拿块的分红。入股金额越大,分红返还的年限也就越长。
如此高的收益,似乎的确是赚钱的捷径。记得去年,我将自己代课的一万工资存入银行,三年定期,每年的利息也就、元。
据说公司效益很不错,计划着不久能上市。在一开始,伯伯也的确拿到了分红。
可没想到,四个月后,公司老板以得了癌症为由,宣布破产。
公司拿出产品作为投资者的补偿,但标价0的产品,实际上还不到。伯伯的本金就这样打了水漂,还滞留了一大箱极其鸡肋的保健品。
那些能轻轻松松赚钱的“捷径”,八成都是骗局。伯伯原以为找到了发家致富的好路,没想到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苏轼在《洗儿诗》中这样写到:“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人人都盼着自己的孩子能聪明伶俐,苏轼却希望孩子傻一点。毕竟,很多灾祸与困境,往往源于太过“聪明”。
上个月29号,微博热搜惊现#高天鹤主持人考试作弊#的新闻。
准备不充分,自作聪明的高天鹤便想通过作弊的方式走捷径,还侥幸地以为一切都将风平浪静。
结果,天天向上和湖南卫视被群嘲,粉丝们直呼痛心,他更是亲手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刘震云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说,“世界上有一条大河特别波涛汹涌,淹死了许多人,叫聪明。”
对此,我深以为然。
总有“聪明人”在寻找成功的捷径,只为绕开漫长的傻傻努力。
殊不知,“笨办法”才是真正的捷径,而这一点,只有真正的聪明人才懂得。
03
科比在ESPYS接受年度偶像奖的采访时,记者问“你为什么能如此成功?”
科比反问“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每天洛杉矶早上四点仍然在黑暗中,我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矶街道上。一天过去了,洛杉矶的黑暗没有丝毫改变;两天过去了,十多年过去了,仍然没有改变,但我却变成了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
每天四点起床已是不易,更何况十多年如一日地高强度训练。正是持续的刻苦练习,成就了这位篮球明星的传奇。
同一种训练动作重复多次之后,能形成“肌肉记忆”。即使处于“下意识”,也能精准完成动作。
我们以为是肌肉有了记忆,其实是大脑形成了条件反射。
但其形成速度极其缓慢,某个动作需要经过成百上千次的训练才能“不走样”,这也是为何要下“笨功夫”的根源。
格拉德威尔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这便是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正是“笨功夫”产生的量变,形成了“肌肉记忆”,带来了质的飞跃。
除了运动员,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存在着“肌肉记忆”,譬如写作便是如此。
我写字的随笔,少说得2个小时,但师兄不仅只需短短的20分钟,还能做到文从字顺,不时有深度思考点缀其间。
我总觉得是自己技不如人,师兄的一句话让我顿时豁然开朗:“我已写了一百多万字”。
正是日复一日的练习,使师兄在写作上形成了“肌肉记忆”,无需费力思考,便可以直接咔咔写出来。
这就像骑自行车,我还在费劲地涂润滑油,师兄早已哼着歌骑了很远。
胡适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我们往往只看到了成功者的荣耀,却对他们背后所下的苦功夫知之甚少。
04
钱锺书说:“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才高八斗的他,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
他不仅精通多种语言,还能背诵无数诗词文献,经史子集更是随手拈来。
你以为他有过目不忘的天赋,但事实上,哪有什么天赋异禀?如果说有的话,那便是在下苦功夫上异于常人。
钱锺书学富五车的秘诀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妻子杨绛说他“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他不是被动输入,而是主动输出,通过做笔记激活已有知识结构,不断促发新的思考。
在输入的密度、强度和系统性上,钱锺书更是远远超乎常人。
读清华时,他曾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在清华待了四年,连玉泉山、八大处都没有去过,因为所有的假期都用来读书。
他研究法文时,从15世纪的诗人维容读起,到18、19世纪,一家家读下来,后来学习德文、意大利文也是如此。
邹文海回忆,钱锺书有一次出行的时候随身带着英文字典,途中“怡然自得,手不释卷”,“一本索然寡味的字典,竟可捧在手中一月。”
钱锺书在书海中不仅读出了成绩,更读出了味道。
真正的高手,是即使在下苦功夫,也能在苦中作乐,陶醉其中且怡然自得。
马薇薇在《奇葩说》里说:“没有任何成功是不付出就得到的,没有哪一种付出比另外一种付出更低贱。那些比你厉害的人,只不过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日复一日地死磕。”
黄渤接拍《斗牛》时,牵着头牛在山上来来回回奔跑,鞋子都跑烂了十几双。杀青时,他在车上大哭:“原来,一切真的都会过去。”
凭借对“牛二”的精湛演绎,他一举摘得当年金马奖影帝。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褚时健老先生八十岁种橘子翻烂几十本科普书籍,罗胖为了准确录制六十秒死磕几十遍,乔布斯为了一个PPT模拟演讲一百遍……
聪明人都知道,与其寻找捷径,不如默默下苦功夫。
所有的成功都是慢慢熬出来的,唯有日积月累的沉淀,才能有睥睨群雄的英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