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句,从小就背诵的烂熟于心。但那时还小,只是就背诗而背诗,想不到细究鹳雀楼啥样,它在哪儿?一次途经永济市,才知鹳雀楼原来在这里,一时引起兴趣,便停下游览一番。游过后查找相关资料,真是应了那句话: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永济市,山西省辖县级市,由运城市代管,位于运城市西南角,西部以黄河为界与陕西省的大荔、合阳两县相邻。鹳雀楼景区位于永济市蒲州镇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岸畔。
鹳雀楼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年底奠基,年9月26日主楼竣工,年7月底内部陈设完成。鹳雀楼座南朝北,仿唐形制,内部共有九层,其中台基内部三层,楼身主体外观四檐三层内为六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看到这座有电梯直达顶楼,外面大理石装饰,内部富丽堂皇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不禁想到原来的鹳雀楼是个啥样,怎么没的?
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始建于北周时期,大约在公元——年,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在今永济市蒲州镇蒲州古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建造,为一座军事戍楼。鹳雀楼雄伟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的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而使其名声大噪,跻身四大名楼之列的推手,那就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
鹳雀楼是怎么没的呢?原来在蒙古攻打金国的时候,蒲州城守将为侯小叔。蒙古军用计攻下蒲州城后,侯小叔带领金兵退驻到中条山,招集起十余万兵力准备反攻。年正月,侯小叔乘蒙古大军西去,蒲州城守备空虚,夜半时分率军登城,点燃城上的楼橹,熊熊大火照亮夜空。蒙军见状惊慌失措,金兵乘势围攻掩杀过去。蒙军不敌,金军收复了蒲州。蒙军不甘失败,又发骑兵10万围攻蒲州。最终蒲州城破,侯小叔战死。就在最后的一次争夺战中,侯小叔担心鹳雀楼落入敌军之手,被对方作为军事瞭望之用,下令将其放火烧掉,同时下令焚毁的还有举世闻名的蒲州大浮桥。从此,无限辉煌的鹳雀楼灰飞烟灭,仅仅留下故址。到了明朝初年,鹳雀楼故基还在。后来因为黄河泛滥,楼基故址被淹没,以后人们就再也不知道鹳雀楼原址在哪儿了。
有趣的是,由于当时通讯不畅,消息滞后,所以仍有不少人慕鹳雀楼之名前来旅游,当地人觉得是个好买卖,不过再建一座鹳雀楼成本太高,其中头脑活络的人心想,凡是来的人几乎都没见过鹳雀楼,当时又没有照片和视频,干脆来个简单的,瞒天过海,直接就把蒲州古城的西城楼当作鹳雀楼推介出去,游客一如既往,登临作赋者不绝。不过由于地震和黄河泛滥,蒲州古城也是毁了修修了毁,到最后只留下半截城墙、鼓楼和一片残垣断壁。
如今不仅鹳雀楼已不是那座楼,地址也不是原来的地址。有研究表明,《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也不是王之涣,而是朱斌。朱斌也是唐代人,他的一首五言绝句《登楼》于天宝三年(公元年),被收录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唐诗选本《国秀集》(共3卷)中,不过最后一句是“更上一重楼”而不是更上一层楼。这首诗之所以后来会记在王之涣名下,是因为宋太宗时,曾组织文人们编辑了共卷的《文苑英华》一书,由于卷轶浩繁,参与之人众多,错误和重复之处也多。其中朱斌的《登楼》就被错记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了。就这样以讹传讹地流传了下来。
在如今的鹳雀楼景区周边还有普救寺、蒲津渡遗址、万固寺等景区景点。其中蒲津渡遗址位于蒲州古城西侧,有名的黄河铁牛就在这里,而两岸铁牛所固定的浮桥就是侯小叔下令烧毁的蒲州大浮桥。
到现在为止,中国的四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也只有岳阳楼还算是古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