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微博上有一条“冷门诗人李商隐”的热搜,看得我摸不着头脑。点进去一看,弄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一位霹雳的粉丝发微博称:“这个叫李商隐的是谁啊?抄袭了霹雳的夜雨寄北。姐妹们知道他微博吗?必须爆了他……什么阿猫阿狗都能碰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在网友的科普后,又发了一条,写道:“姐妹们对不起,我不知道李商隐是个冷门诗人……我的错我道歉……”
先质疑李商隐抄袭,然后说李商隐是“冷门”诗人,微博发出后,网友们纷纷吐槽让他多点读书。
虽然听起来好笑,但也不禁让人一身冷汗,现在年轻人的文学素养,已经是这种水平了吗?
古代诗人被“辱”的事情这可并不是第一例:在电视剧《知否》热播期间,就有人批评这首根据李清照《如梦令》作的主题曲说:全靠辞藻堆砌,逻辑上狗屁不通,侨情而不止所云,还不如喊麦。
除此之外,还有人在听到了一个歌手唱的《风华录》之后批评说,歌词简直是败笔,认为歌词是做作的仿古风。
但他说的“仿古风”正是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的原文,这些因为没有文化而闹出的笑话,让人不胜唏嘘。
李商隐真的是冷门诗人吗?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作为语文课本中的隐藏“大佬”存在的,虽然名气比不过两位前辈大李杜(李白和杜甫)”,但李商隐把晚唐的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可不能算作是冷门诗人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些千古名句可全都出自李商隐之手,竟然被人称作“冷门诗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在诗人的诗词中,可以看到国家兴衰、豪情壮志,也有婉转缠绵、浅吟低唱。
英国BBC都曾经在今年4月份播出了专门为中国诗人杜甫打造的纪录片《杜甫:最伟大的中国诗人》,更有哈佛教授曾花费八年时间将杜甫的全部作品译为英文。
日本在疫情期间捐赠给湖北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更是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但现在的年轻人,却越来越沉迷于“社交网络”,喜欢用简单的字母代替文字,喜欢阅读“浅薄”的网络文学。
不是诗词不重要,而是现在的孩子把诗词放在一个无足轻重的地方。
为了避免图图也闹出笑话,我给孩子购买了一套《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现在也推荐给各位宝妈。这套书在学诗的同时,还可以学到很多有关历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类知识,让古诗词启蒙不再枯燥。
适合3-6岁的孩子亲子阅读,7岁以上的孩子自主阅读。
读万首诗,行万里路
这是一套与地图相结合的古诗词绘本,以地图为点、以时间为线前往诗人、词人拜访过的每一个地点,寻找古诗词的创作源头。
翻开书的开篇,一张李白足迹图,融贯了李白代表性的诗作及其“产地”,让人十分惊艳!
一首《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使桃花潭闻名遐迩,享誉千年。
那么桃花潭在哪儿呢?引导孩子在地图上找一找,原来它位于安徽省宣城的市泾县!
沿着李白的足迹继续行走,看看蜀道有多难?去黄鹤楼感受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大半个中国尽收眼底,难怪说李白是“超级旅行达人”!
涵盖了教育部要求小学生必背的诗词
汇聚了40位诗词大家的首名篇,从初唐四杰的王勃,到清代后期高鼎作结,跨越了诗词最鼎盛的几个朝代。
收录的这些诗词传诵度、知名度都很高,围绕着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必读古诗词进行的适当的拓展,非常适合作为孩子的课外延伸读物。
而且,书中的每首诗配有详细的注释、译文和赏析,方便孩子透彻地理解诗歌。译文的语言也像诗歌一样工整雅洁、朗朗上口。
语文历史地理相结合,多学科勾勒古诗的美
把古诗词与地图相结合,把地图与故事相结合,加深了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在学习古诗文时,还能对相应的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有所了解,扩大了知识面!
读到杜甫的《登岳阳楼》,先来了解岳阳楼的所在位置、景点、相关的名人名作等地理知识。
读过了杜甫的《绝句》,知道原来在成都有正月初七游草堂的习俗。
这样既由诗入景,由景生情,加深孩子对诗词的印象理解,也培养了孩子的综合素养和知识储备。
专业主持人配音,扫码即可收听
著名主持人贺超进行配乐朗诵,韵律完美的诗篇,以及名人故事、历史传说,搭配恰如其分的音乐、抑扬顿挫的声音,给孩子一场听觉盛宴。
很多孩子对古诗词的读音、断句把握不好,通过音频的帮助也可以更好的掌握诗词的发音和韵律。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全4册)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购买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