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坊云龙桥四堡玉沙桥
连城廊桥,代表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那古朴而又典雅的造型,实用而又科学的结构,粗犷但不失细腻的风格,折射出我国先民的文化观念、审美情趣,并且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超凡技艺,构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使见到它们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流连忘返。
现存的福建廊桥历史最久的可追溯到北宋。它们历尽沧桑,经过历代的重建、重修和维修得以保存下来,今天正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示着华夏昔日的辉煌。
云龙桥
连城廊桥的营造过程也包含着各种风俗仪式,它们是廊桥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些特色浓郁的风俗,体现了客家文化丰富的层次与多彩的形式。这些风俗与廊桥优美的身姿一起,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客家文化的瑰丽。
在这众多风姿绰约的风雨廓桥中,尤以云龙桥气势如虹。云龙桥顶建文昌阁、魁星楼,以鹅卵石铺砌各种图案构成桥面,桥内雕栏画棚,精美大方。整座桥更似天龙跃空,是连城风雨古廊桥的代表杰作。
云龙桥
连城风雨廊桥同时具备了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科技内涵,这是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壮美的廊桥给人以心旷神恰的感受,但凡漫游过连城风雨廊桥者,都会有自己的廊桥遗梦吧?穿越幽古廊桥,似乎能够触摸到千年的风花雪月,又似乎能听到来自幽空的《兰亭集序》。何不就在此刻暂别俗尘杂染,抛却喧嚣纷扰,换一份平和静谧在心?溪畔桥首,可狂歌,可轻叹,可纵情,可自语,超然物外的浅笑,在廓桥这端,在清溪彼岸。在风雨廊桥的荫蔽下,酣然一场现代时尚与客家古韵的对话。
罗坊云龙桥
一座桥,原来可以这般精美的!
被它的雄奇与秀丽诱惑着,走近它,静静地凝望着,造型这般优美,魁壮雄伟,气势如虹,云雾缭绕时,如腾空的蛟龙!它,就是云龙桥。
云龙桥位于福建连城罗坊乡下罗村口,建于明崇祯七年,乾隆三十七年重修,距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
云龙桥东西走向六墩七孔,桥墩上部以圆木分七层纵横叠层过跃,承载圆木铺设桥面廊屋,长81米,宽5米,高20米,桥中建双层六角尖顶魁星楼,两端置牌楼,属典型的江南古建筑屋桥。桥底下层用花岗岩条石砌成四座大船形桥墩,桥面用各色的鹅卵石铺成各式图案,桥顶有一“文昌阁”,恍若岳阳楼之形制,如金刚御龙。登上楼阁极目四顾,罗坊田园风光尽了于前。四面黛山环拥,碧水显柔,翠叶婧花,美不胜收。静静倾听,桥下水流潺潺,远望长空云卷云舒,坐于楼阁间,清风送爽,使人心旷神怡。桥首岩壁巍峨,桥畔古木参天。桥下清流微漾、锦鳞嬉溪,真是个人文胜景与自然风光俱佳的旅游胜地。
云龙桥的一端直指一座峭壁,却在桥头别隐洞天。过桥贴着岩壁沿河下行,穿过两块巨石对峙间的石缝——一线天,眼前豁然开朗,又是一片坦途,“路转溪头忽现”,古代诗人文中清朗婉约的意境,就在这云龙桥畔再现了。整座桥的构建,形成了一种很有张力的局面,不得不赞叹当时造桥人的奇思妙想,可谓人文大观。
云龙桥还是罗坊走古事、乡村狂欢节的地方每到正月十四和十五,罗姓村民穿上统一的彩服,抬着古事,以天宫领路,跟随古事六棚,后有三太祖师菩萨轿、万民宝伞、彩旗、花篷、十番鼓乐队,一路鸣神铳。古事列队从云龙桥下河床,鼓乐队先互相泼水至透湿,然后三响神铳,再从古事棚蜂拥下水,逆水而走,竟争激烈。除天宫一棚不能超越外,后棚若能超前,则视为吉利,此为走古事之高潮。走古事堪称云龙桥的一大盛会。
云龙桥,或者说这就是一条下凡的苍龙,沟通溪岸,造福一方。它安静地卧着,目光如炬,却又朦胧着一层善慈的烟霞,就这般与罗坊人的喜乐年华紧紧连在了一起。龙桥的守望呵,这一份萦绕的情愫,缠绵了三百年!
云龙桥畔稻浪层层,稻花香里醉丰年。一位罗坊乡民站在稻田边,看着长势喜人的丰景,眼中漾着笑意。山花稻浪,清风红霞,生活应该是写意的。在他身后,是巨龙穿云般的廊桥。
转过身,乡民走上廊桥,不经意间,他拍了拍廊桥的扶栏,一切看似漫不经心、自然而然。可是分明,他的笑意里即刻涌上了踏实与笃定。那一刻,他看到了什么呢?是百年前的渔舟唱晚、古事激欢,还是一幅美好的憧憬?无论如何,此刻,他正在云龙桥上,哼着一曲客家人的福荫之歌!
四堡玉沙桥
座座廊桥,就似朵朵夏花,点缀在连城的原野上,分外妖烧。玉沙桥,就是其中聘婷的一朵。
玉沙桥坐落于四堡乡马屋村口的花溪河上。相传昔日花溪河之沙石,晶莹闪烁若玉石,故名玉沙桥。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距今已余年,是连城县著名古桥之一。
玉沙桥全长30米,宽5米,高约10米,桥面砌以大小如一的鹅卵石,两旁栅以栏杆,上张伞蓬,廊分九楹,首尾中间均有小阁,高低错落,精致美观。桥基为水成岩石鳌墩,上架有枕木为斗拱式托住桥身。桥两端古树参天,景致清幽,在清代,常有文人墨客在此飞觞邀月,吟诗作画,为马屋村扶风十二最之一。前人《虹跨玉砂》诗云:“沙浦玉屑跨长虹,锁却山川千万重”。桥下溪水澄激,长桥、绿树倒影于水中,显得恬静闲适,为游人所盛赞。
玉沙桥静静地踞在小村旁,注视着稻田里辛勤耕耘的乡民,目送着上学的村童,晨风晚露,牧笛醉歌,玉沙桥融在了乡民们的生活里。
连城是客家文化浓墨重彩的地域一一古宅、廊桥、牌坊,还有热闹非凡的“古事”。玉沙桥见证了客家人如何从中原古地飞渡千山万水,带着理想与执念,走进这方山河原野,走进这神秘的闽越国领地,用汗水与才情,创造了堪称奇迹的客家文明。曾几何时,历史的变迁使这闽越偏域变成了客家人的风水宝地。于是,饱含着客家风情的廊桥也就应运而生。它不但给南来北往的旅客一处遮风避雨、歇息过夜的去处,进而演绎为敬神祭祖先的祈福场所,这也是我国闽西廊桥众多,并且历经千百年依旧跨溪屹立在关口要道上的原因之所在。
玉沙桥悠闲地沐浴着阳光。一位游者静静地坐在桥畔的石阶上,也许此刻,他已遐思万里,飞越千年的狂想,与客家先贤交会在神游里,伫立河畔,青草恣意地蔓在桥头的石阶边,颇有几分古诗中“苔痕上阶绿”的意趣。入得屋桥内,便觉凉意沁人,清新爽朗,廊桥的韵味便又多了一层。
玉沙桥不仅见证了客家人壮丽非凡的文明煅造史,也有幸亲历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代洪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在马屋建立区苏维埃政府,政令、告示都在此桥张贴。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等领导人,公余之暇常在此游览。年,有关人士将该桥雨篷等锯下,运往北京军事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遥想当年红军将士在这方土地上为国为民勉力奋战的情景,该是何等的慷慨激昂呵!
玉沙桥,这位客家文明无声的讲述者,这座客家人文精神的碑刻,这本撰记了客家人多彩人生的古书,正用客家人的方式欢迎四海宾朋的造访。“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玉沙桥,秉扬客家人的热情豪迈,化为欣承八方来谊的玉带!
作者简介
蒋颖,福建省知名作家,笔名梧桐。文化项目资深策划人,专栏作家,动画编剧。
来源:《最隐逸SO连城》、连城冠豸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