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指流难”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元模在《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中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人之体势,而兼今人之所独专矣。”这是对杜甫诗歌艺术成就的全面而精练的概括。
杜甫继承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真实而深刻地再现了那一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面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杜甫是一个兼采各家、集古今之大成者。他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特别是对魏晋六朝文学的正确态度,使他能够熔诸家之长于一炉。
他“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宣称“气翩屈贾垒”,“诗看子建亲”,总之,他“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加上“读书破万卷”,使其诗歌在艺术上夏独造,形成了一种“沉郁顿挫”的风格。
“沉郁顿挫”出自杜甫《进雕赋表》:“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字,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企及也。”这篇文章作于天宝十三载(公元年),当时他的诗歌还并没有形成这种风格,只是作者的自许。在他的诗歌逐渐走上现实主义道路、并达到高峰时,这种风格才不断成熟,以至成为杜甫诗歌最鲜明、最突出的风格特征。
“沉郁”是指诗歌思想内容的深沉、情感的浓厚。“顿挫”则是指诗歌章法的曲折变化、音律的抑扬起伏。一是从内容而言,一是从形式而言,精炼、准确地反映了杜甫诗歌的本质特点。因此,“沉郁顿挫”便成为了杜甫诗歌风格的主要特征,代表了杜诗的艺术风貌。
杜甫善于从生活中选择和提炼典型事件,运用典型化的原则,真实地、客观地反映现实,深刻地、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最突出、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他以一个政治家、史学家的眼光洞察社会,又以一个文学家的敏锐和艺术表现力再现社会,从个别反映一般,从局部反映整体,使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高度统一。如《兵车行》、《石壕吏》、《白帝》、《前出塞五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典型地表现了社会本质和时代特征。
杜甫向来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一分子,把家庭当作社会的一部分,具有阔大的眼界和宽广的胸怀。因此,他特别善于把个人和家庭的遭遇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由己推及到民,由家扩展到国,概括现实生活的整个图景。《羌村三首》以自己回家后亲人、自己、邻居的不同感受和行动,真实地表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以及人们的心理、情感和不幸。《北征》、《春望》、《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无一不具有这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杜甫体察事物是非常深微细腻的。他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传神地刻画出其形貌与情态。他写人,形象生动,性格突出,如《饮中八仙歌》,寥寥数笔,八人的不同风采和个性历历在目。他写景,精细逼真,生活气息盎然,《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尽了春雨的状态和特性。他写物,既有大笔勾勒又有工笔描摹,如他的许多马诗,都能生动状写出不同的马在不同环境中的姿态。在诗歌形式上,杜甫诸体皆工,运用自如,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特别应该指出,他创制了许多“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兵车行》、《悲陈陶》、《哀江头》,直接影响了中唐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等的诗歌创作。他“晚节渐于诗律细”,写了大量律、绝,仅七言律诗就写了首,占初、盛唐存诗一卷以上诗人的七律总和(首)的一半,并创七律“连章体”、“拗格”等形式。
杜甫的诗歌,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天公并没助杜甫一臂之力,倒是现实生活造就了这位千古英杰。杜甫的确为全世界留下了大量“好诗”,这是我们中国人民足以引为自豪的。
参考资料
《全唐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