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资源 >> 正文 >> 正文

杜甫你们以为我很忙,其实我是在流浪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3/5/19

杜甫,后人往往称之为杜工部。像元稹为杜甫写的墓志铭就是“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其实杜甫做的这个“工部员外郎”只是严武保荐的“检校工部员外郎”而已,并非真正掌握工程、水利、交通等大权。所以杜甫这个官只是个虚职,又没有做几天。所以把杜甫叫作杜工部有点名不副实,因为老杜一生困顿潦倒,唐朝诗人中生活凄苦者恐怕要首推老杜,食不果腹,居无完庐。以“杜工部”这一官名相称,恐怕九泉下的老杜也要苦笑,“枉担了虚名”了。

当然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20世纪70年代郭沫若先生写了本叫作《李白与杜甫》的书,扬李抑杜,说杜甫的草堂也是高级住宅,草堂边的几亩土地也表明杜甫是个大地主。可怜老杜过着“恒饥稚子色凄凉”的贫苦生活,却不想千年后被人称为“地主”,真是冤哉!

好多人尤其是少年人,初读唐诗不大喜欢杜甫,总觉得杜甫整天哭丧着脸,穿得也衣衫褴褛,倒像个拾破烂的。当时我看的书上有李白、杜甫的像,上面老杜鬓发苍苍,满脸饿纹,一副愁苦之色。再看李白等人,都是潇洒飘逸神采飞扬。而且杜甫诗中常说什么“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要酒没酒,有炉没火,一副穷苦样儿。哪有人家李白什么的气质高华。心中的天平自然向李白这边多加了几个砝码。当时对老杜的诗除了常见常选的外,读得极少。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却会越来越觉得老杜的诗如老酒、如名茶,越品越觉得滋味无穷。如果你不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人,感受到现实中的越来越多的无奈后,才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李白那样潇洒如意,越来越觉得只有老杜才能道出这世间如山岳般一样压在心中的愁闷。

杜甫的一生是坎坷的,杜甫二十四岁(年)在洛阳应进士时落选,后来应试中李林甫又把天下学子们涮了一把。奸相李林甫居然让所有人统统落榜,然后向皇上报告,已经是“野无遗贤”了。李林甫这厮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倒像是现下有些公司的假招聘似的。难道李林甫也是想赚点报名费花花?不会吧!古代科举应该不交报名费和考试费吧?我想,这恐怕是李林甫玩的一种另类颂圣的把戏,但是就算不交费,杜甫又碰上这一出,受到的打击很大。野无遗贤,万邦咸宁,是盛世的标志嘛。

但无论如何,“神仙打架,百姓遭殃”,这事对杜甫确是一大打击。但有人说,是奸相李林甫这出把戏,断送了老杜的科举之路,这是不对的。这只是一次特殊的“制举”,正规的科举还在举行,制举也不是没有再办过。细看唐史,不说别的人,单说诗人,第二年就有刘长卿进士及第,第三年有高适制举登科,第四年钱起进士及第……所以,“命苦不能怨政府,点背不能赖社会”,老杜没文凭,也不完全是人家李林甫害的。

杜甫没有考上,又不甘心就此罢休回家“修理地球”,于是就在长安过了十多年的“长漂”(该词根据“北漂”一词杜撰)生活。这十多年中,杜甫乃一介书生,没有什么稳定的收入来源,肯定也是经常白水煮面条吧。

杜甫青年时期的豪情,早已化为一腔牢骚愤激,正所谓:“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

当时任尚书左丞的韦济,虽然欣赏杜甫,但毕竟和杜甫非亲非故,他是不会真心为杜甫花工夫力气的。杜甫三次写信求助失望无奈之余,满腹辛酸愁苦化为《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一首诗来倾诉。老杜没有想到,他这篇倾诉,不仅仅倾诉了他当时心中的辛酸怨气,也倾诉了此后千余年来多少落魄文人的心声。

此诗开篇第一句就是“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此语如今读来,也让人慨然长叹不已,“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辛酸没有经历过的人体会不出来,那种四处求人无靠,穷途无路的心情,可能现在求职无门的朋友们会领略一些此中的酸苦。所以后世如曹雪芹的友人为之感叹:“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完全借用了杜诗中的句子。

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一著名长诗中更是表达了心中的凄苦和遗憾: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杜甫心中有大志,正是因为这样,才时常痛苦。看到自己志向落空,头发已白,心中终是不甘。接下来的几句,我原来半懂不懂,轻易看过,但去年冬夜,细细读来,不觉于我心有戚戚焉:“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是的,人家一般人只为自己活得好就行了,要那么多的理想做什么?有一类人也是一直“心慕大鲸”,总想这一生能够做点什么与众不同的事情,结果活得很累。有时候见人家没事就喝酒打牌,赚点小钱占点小便宜,也活得挺滋润的,自己为什么非要为难自己?

不少失意的人,羁旅他乡的人,见到霜天冷月不禁都会想起老杜的“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之句吧!实在是已欲道者而老杜先道。老杜诗中的苍凉孤寂之感,较之一些明写“断肠”啦、“孤灯”啦、“寂寞”啦的诗句更深沉含蓄。但读来更有“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浓酽味道。像什么“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像“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像“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等,都是字面上并无特别凄惨哀痛之词,但读来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寂寞苍凉。

老杜后来在成都草堂,居无完庐,食不果腹,过着“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的生活,这也成为后世许多文人的写照,即使是后世传为风流才子的唐伯虎,也有《贫士吟》道出自己的辛酸:

之五:

青衫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

之六:

荒村风雨杂鸣鸡,燎釜朝厨愧老妻;谋定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贱如泥。

说来中国的后世文人落魄的实在太多,读老杜之诗,能不同声一哭?

大家都知道,老杜后来经历了“安史之乱”,在王摩诘那篇中我们说过,杜甫当时并不是安禄山政府黑名单上的主要人物,他比王维“幸运”一些,抽空逃了出来。但是对于老杜这样官职卑小贫苦无依的人来说,安史之乱在老杜心中刻下的伤痕比王维等其他高高在上的人更深刻痛苦得多。

正如赵翼所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老杜的坎坷经历也铸成了《三吏》《三别》《兵车行》等这样的后人难以逾越的诗中高峰。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老杜的悲歌不仅仅为自己,也唱给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此前,从来没有人对中国苦难中的普通百姓写过这样多的诗句,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两句,如金铁所铸的字句,更是让百代警耸。所谓“用枯瘦的手去蘸起人民墨汁般浓黑的悲哀”的诗人,首推杜甫,这也是后世推杜甫为“诗圣”的原因吧。

王学泰先生说“读杜甫诗近四十年,真正能够读懂杜诗是在十年内乱时期”,看来越是离乱痛苦的年代,人们越读得懂杜甫。中国自盛唐后的苦难实在太多了,所以越来越多的诗家读得懂杜甫,推崇杜甫。不过老杜倘若有知,九泉之下也必然叹息,老杜肯定宁肯他的这类诗不传,也不希望后世的人有这样多的痛苦。老杜既然有“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的胸怀,肯定也会愿“何日天下太平无离乱,吾诗不传冷落佚亦足”。

但就算是太平之世,我们也可以从老杜的诗中了解到当时的惨景,因为杜甫的诗是被誉为“诗史”的。正史上往往给帝王将相作传,哪里会记载百姓的疾苦,杜甫开此先河,白居易等后世文人不断发扬,终于让以后的诗人有“诗旨不忘能救物”的责任感,所以杜甫称圣,无人不服。

杜甫的仁爱之心是其他诗人所难及的,老杜悲天悯人的胸怀,从诗里到处可见,比如《又呈吴郎》中对一个“无儿无食”的老妇人同情备至,在《缚鸡行》中甚至对一只鸡都寄予了同情: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所以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从山上望下去,见道旁有块石碑,碑上刻着一行大字:“唐工部郎杜甫故里。”杨过道:“襄阳城真了不起,原来这位大诗人的故乡便在此处。”

郭靖扬鞭吟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杨过听他吟得慷慨激昂,跟着念道:“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郭伯伯,这几句诗真好,是杜甫做的吗?”

郭靖道:“是啊,前几日你郭伯母和我谈论襄阳城守,想到了杜甫这首诗。她写了出来给我看。我很爱这诗,只是记性不好,读了几十遍,也只记下这几句。你想中国文士人人都会作诗,但千古只推杜甫第一,自是因为忧国爱民之故。”

杨过道:“你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那么文武虽然不同,道理却是一般的。”

所以后世心怀天下之人无不敬仰杜甫。

老杜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更是让人高山仰止。老杜之诗,沉郁雄浑,如称李白之诗,奔放如滔滔江水,而老杜之作则沉稳如巍巍泰山。李白虽然才分极高,有仙才之称,但讲到格律精严,却远不及老杜。老杜的七律,那是一绝,看被诗论家胡应麟推为古今七律之冠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诗写得太好了,八句皆对而不觉有对,只觉流畅自然,确实是“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

老杜的七律被评为:“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自是千秋鼻祖。”老杜的五律也极好,像《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还有《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等,都是极佳的五律。

至于七绝五绝,杜诗中绝妙者也不在少数,像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五绝“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等等。

杜诗中还有一手绝活,就是五排,即五言的长篇,像《北征》那样的,后人极少有此类佳作。所以后世学诗的人往往都师法杜甫,李白的诗是好,但一般人学不来,水平差的学李白的诗,恐怕会刀带人飞,而老杜的诗法度谨严,正是打基础的不二法门。

老杜诗中的对句极富特色和变化,几乎可以作为对仗的教科书。像一些特殊的对句,杜诗中都能找到,而且都是妙绝千古的好对子。看流水对:“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借对:“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用寻常来对七十,这是借对);当句对:“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等等,都运用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又如“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不但这两句相对,而且当句也对:“高江”可对“急峡”,“雷”可对“霆”,“古木”可对“苍藤”,“日”可对“月”,对仗如此巧妙,但又不觉其板,没有一点刻意而为的痕迹,可谓妙绝天成。大家如果不嫌眼晕,试看一下《萁原诗说》中对老杜诗句艺术的描绘:

句法有倒插,有折腰,有交互,有掉字,有倒叙,有混装对,非老杜不能也。倒插句法,如“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顺讲则“夜月虚织女机丝,秋风动石鲸鳞甲”,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皆是。折腰句法,如“渔人网集澄潭下,估客船随返照来”,“集”字、“随”字,句中之腰也。交互句法,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谓花径不曾因客而扫,今为君扫,蓬门不曾为客而开,今为君开,上下两意,交互成对。掉字句法,如“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及李商隐“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之类。倒叙句法,如“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有”已有“还”,“还”有“有”,一字两相关带,故彷徨是倒叙。混装对句法,如“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谓历涧道冰雪,尚有余寒,到石门林丘,已见斜日,故为混装对。(冒春荣《萁原诗说》)

老杜另一个特色就是风格多样,沉郁苍凉固然是老杜的本色,但正像《红楼梦》中宝钗所说的那样:“难道杜工部首首只作‘丛菊两开他日泪’之句不成!一般的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之媚语。”说得极是,其实王安石说得更详细:

“白之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至于甫,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绵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闲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醖藉,若贵介公子者。盖其诗缜密而思深,观者苟不能臻其阃奥,未易识其妙处,夫岂浅近者所能窥哉!此甫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

王安石说李白的诗歌的豪放飘逸固然是别人不能比的,但风格也就是这样子罢了,而老杜各种风格都有。在这里,搜了一些老杜诗句为王安石此文做点注解。所谓“有平淡简易者”,这首好像可以算:“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绵丽精确者”,这首应该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此句当之无愧:“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请看这句:“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有淡泊闲静,若山谷隐士者”,如“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有风流醖藉,若贵介公子者”,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在上面掉了半天书袋,恐怕有些朋友看得索然无味,如果以武喻文,那么老杜就是一代武学宗师,既能打出雄浑无比的“降龙十八掌”,又会潇洒飘逸的“落英神剑掌”,既擅长流动如水的“武当绵掌”,又精通朴拙精纯的“大金刚拳”,甚至小巧的“兰花拂穴手”,颠倒的“波斯武功”,老杜都运用得得心应手。

所以后世好多人的风格都学习杜甫,像白居易悯农的《新乐府》等诗就源于杜甫的风格,韩柳诗派和贾岛、孟郊,以及后世苏轼等都师法杜甫。杜甫就像黄河哺育了华夏文明一样,哺育了中华后世的百代诗歌。

然而老杜生前凄凉痛苦,幼子被饿死,自己也是经常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最后因为没了严武的接济,杜甫连那个破草堂也住不下去了,一直在一条破船上漂泊。所以当老杜孤零零地来到岳阳楼的时候,老杜笔下的洞庭湖是那样的空旷,空旷得使人不由得彷徨失落。“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老杜是何等的凄凉。杜甫临终前作的《燕子来舟中作》读来更是让人心酸: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常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孤舟上多病拄杖的老杜只能和燕子说说话,这是何等的凄凉。此后不到半年,杜甫就去世了。《唐才子传》上记载说,杜甫因为好多天没有吃饭了,有个县令知道杜甫的诗名,给杜甫送去白酒牛肉,杜甫吃得太多,结果腹胀而死。但多数资料中并不承认这样的说法,只是说杜甫因病故于舟中。也许是嫌杜甫胀死这事不光彩而为贤者讳吧。

但是我觉得《唐才子传》中的故事多半是真的,但这并不是杜甫的耻辱,这正表现出了杜甫的可悲。那些“同学少年都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的家伙,自不会饿到那样贪婪地吃一顿牛肉的地步,那些“甲第纷纷厌粱肉”的蛀虫,当然有资格笑话杜甫被牛肉撑死,可是,他们又为社会,为人类留下了什么,只是一堆行尸走肉而已。而老杜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好诗句,千年以来感动了多少人,我们该用多少牛肉酬谢他呀。

杜甫这几句诗是写给李白的,但更像是他自己的写照: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是啊!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