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流放遇赦
公元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大诗仙李白因为跟错了主拍错了马屁,写了一首《永王东巡歌》。虽然有宋若思出手相救,但这一大辫子终究还是没有逃过唐肃宗的手掌,诗仙白被判罪长流,流到那个曾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地方。
当时,李白58岁,杜甫47岁。从贼营里逃出的诗圣,深一脚浅一脚地找到了唐肃宗,并诉说了自己的衷情,于是被任命为左拾遗。
公元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便大赦天下,判死刑的人全部流放,流放及以下的人统统无罪释放。几经周折,李白获得了自由,喜悦之情不可言喻,于是大笔一挥,写下了《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杜甫发文告白
诗圣杜当时在干什么呢?他也仕途不顺,于是辞官不干了,游山玩水到了今天甘肃天水。当他听到朝廷大赦,心中对李白的思念之情无法抑制,便有了《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李白玩山游水
被赦免后的李白,除了开心高兴,也没闲着,到处游玩。在江夏和老友良宰小聚了一阵后,便与贾至泛舟洞庭湖,又与夏十二登了岳阳楼,有诗作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老杜若是知道了,该怎么计算心里的阴影面积呢?
那我们不妨就此机会来算算《天末怀李白》这首诗中知识点的面积吧。
请看题:
(长沙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天末怀李白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到”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作者在动乱的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2.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语”?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鉴赏能力提升方案
一、失分原因总结
1、忽略信息,答非所问
在答题时,许多考生不善于利用注解这一有效信息,不能准确把握诗歌内容或诗人情感。
2、答题简略,要点不全
考生答题时想到一处答一处,没有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从而造成因遗漏要点而失分的现象。
3、以译代析,没有鉴赏
考生翻译诗句,仅停留在字面,缺少对诗人借助意象所要表达的情感的赏析,也就无法全面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作答时语言特别生硬。
4、格式不清,有失规范
经常看到这样的回答: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喜爱之情。这等于没有回答问题。
5、答题混乱,思路不清
6、笼统答之,以空对空
也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7、储备不足,视野不足
这方面是最严重的。特别是用典中的典故不知道。表达技巧不能辨识等。
二、各个击破解决问题
就上题来看,考生需要储备的知识有
①意象与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就是由意象营造出来的一种气氛。
常见意象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
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也用来指代书信、音讯。
1.营造气氛;2.设置背景或环境;3、塑造意境;4.奠定情感基调;5.借景抒情;6.衬托
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
肃杀荒寒雄浑开阔雄奇瑰丽陕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虚幻飘渺宁静恬淡
②表现手法之想象
联想,只是由A“想到”B。B是已经存在的,或者曾经存在过的。
想象,却是由A“想到”B,然后再幻想一下B在干啥。这个“干啥”就是作者创造的一个关于B的活动的情境。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③思乡怀人诗所包含的情感
(1)羁旅他乡的寂寥和渴望与亲人、好友团聚的思归之情。
(2)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3)吊古怀乡之情。
(4)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5)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厌恶战争之情。
答案:1.DE
D项“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错误,写作背景并未交待作者是否被流放。E项“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错误,分析全诗可知,诗人主要感叹李白流放夜郎,表达了对李白的担忧与同情。
2.(1)因为李白和屈原都是因谗放逐的。
(2)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表达了诗人
①对李白的无比关怀、思念(怀念)。
②对李白不幸身世(命运)的深切同情。
③自身内心深处的悲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