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看网上新闻报道,湖南洞庭湖区域大旱。干枯的湖床出现了大面积草原景象,湖风拂过,带起一阵阵的草浪,煞是壮观;部分湖底甚至出现龟裂现象,湖上的渔船已经无奈搁浅。
得益于网络信息的发达,通过卫星图片,我们可以更直观的看到旱灾前后的景色变化,昔日波澜壮阔、浩浩汤汤的“八百里洞庭”已变成一条弯弯曲曲的“洞庭河”。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人思绪万千,五味杂陈。
天人感应下,蓦然想起了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想起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记》。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与武汉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岳阳楼整体建筑框架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勾连而成。主体四根楠木“通天柱”从一楼直抵三楼。三层飞檐斗拱形制复杂,精妙绝伦。楼顶更是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结构,巧夺天工。岳阳楼相传是木匠祖师鲁班下世亲自指导方才建成,是中国仅存的盔顶式结构古建筑,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东方传统建筑的美轮美奂。
岳阳楼的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鲁肃训练水军的阅军楼。唐代始建,北宋时期,大臣滕子京谪守岳阳时,重修了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并随信寄来了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缓缓展开画卷,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周边万户千家似乎也随之映入眼帘。诗人遂迸发忧国忧民之思,提笔挥毫,如有神助,一气呵成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民间传说,滕子京是因秉公办事,得罪奸臣被皇帝贬到巴陵郡当太守。离京赴任途中,他见到路上有不少逃荒要饭的灾民,心里很是同情。队伍行至巴陵,要过一座石桥,却发现桥头横卧着一位老人,挡住了去路。这位老人衣冠不整,蓬头垢面。差役上前举起鞭子要打,老人笑道:“大路朝天,各走半边,我这病老头子在路上躺一躺,犯了什么王法?”滕子京急忙喝住差役,让人在石桥前停轿,又亲自下轿,把老人扶进轿子,请郎中给他治病。到了府衙,仆人就要扶老人下来,哪知掀开轿帘一看,只有一把纸扇,上写“为官清正,才能取信手民”,落款为“华州回道士”。这回道士是谁呢?滕子京想不明白,但觉得道士的话很有道理,第二天就亲自到乡下察看民情。他看到洞庭湖堤坝失修,年年洪水成灾,就拿出自己的积蓄,修起一道长七十里的防洪大堤。从此,巴陵郡水旱无忧,年年丰收。同时他又重修岳阳楼,建造东湖大桥,使巴陵郡换了个样子。他造福一方,令万民敬仰,老百姓都称他“滕青天”。
有一天,滕子京的夫人高烧不止,病得很重。正当滕子京焦急万分时,一个衙役来报:“东郊五里村因昨夜一场暴风雨,房倒屋塌,压伤不少百姓,伤者性命危在旦夕!”滕子京一听,连忙丢下夫人,召集满城郎中赶到五里村,一直忙了四天四夜才回府。刚进家门,就听到哭声一片,原来夫人因得不到及时治疗,已经死了。滕子京哭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这时,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道长,他对夫人吹了三口气。顿时,夫人睁开眼睛,活了过来!滕子京又惊又喜,连忙向老道长跪拜致谢。哪知老道长突然不见了踪影,地上只有一把纸扇,上写“太守与民同忧,可钦可敬”,落款处写着“华州二口仙”。滕子京把“回道士”“二口仙”几个字在掌心写来写去,他恍然大悟:“啊,把两个‘口’字叠起来,不就是吕洞宾的‘吕’字嘛!”
后来,滕子京请来工匠,依照他看到的道长模样,雕了一个吕洞宾的全身坐像,安放在岳阳楼上,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位救苦救难的神仙。从此,千百年来,巴陵郡百姓敬供吕洞宾的香火一直不断。当时的岳阳楼,一楼绘有吕洞宾的醉卧像,二楼供吕洞宾座像,完全以道教全真派祖师吕洞宾为主题,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建国后岳阳楼的道教文物在“破四旧”时多被当地红卫兵所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重新修葺的岳阳楼焕然一新,北侧仍保留有三醉亭,三醉亭因传说中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名。一楼大屏上绘有吕洞宾神态飘逸的醉卧画像,画像上书有吕洞宾所作的一首潇洒豪迈的七言绝句:“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楼上的神龛里,还立有吕洞宾的神像。他一手举杯,一手持书,神态十分端庄。龛额上题有“诗酒神仙”的字样。经常去各地旅游的朋友可能都会发现,古今中外真正能够流传千古的伟大建筑往往都和佛道神相关,由此可见信仰的强大力量。
附录: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