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笔下《岳阳楼记》的诞生地,因百花洲而得名。走进书院,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山湖洲林相映成趣,其建筑皆为江南园林风格。书院外的城墙上,古柏森然,春风阁、文昌阁掩映其间;书院正门前,一桥横跨城河两岸,桥上长虹卧波,桥下流水潺潺,更增加了这座千年书院的雅致景色,成为天下文人雅士凭吊景仰的一处文化圣地。花洲书院照壁。“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这句《岳阳楼记》中千古传诵的绝句,是范仲淹在邓州花洲书院写下的。这是康熙御笔题写。花洲书院整体布局。范公仅是参考有关岳阳楼的资料,凭借着丰富的想像和熟悉的江南风光,遂成就了此千古名篇。花洲书院因《岳阳楼记》的诞生,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乐道。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篇题为《岳阳楼记》的传世名篇,诞生地不是在湖北,却是在河南的邓州市。提起范仲淹,除了庆历新政,就不得不提花洲书院。花洲书院因当时邓州著名风景区百花洲而得名,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公元年,范仲淹谪知邓州,为学风不兴而忧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带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学场所,于是在百忙中谋划,创办“花洲书院”。并且,公余到书院讲学。一时邓州文运大振。范仲淹的儿子、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的范纯仁、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以及曾任邓州知州的韩维,均“从师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供奉范公塑像的范文正公祠。范文正公祠是北宋年间范仲淹离任邓州之后邓州人民为纪念范仲淹所建,也为清代建筑。花洲书院后世扬名华夏,更重要的就是范仲淹应挚友滕子京之情,在花洲书院春风堂撰写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这一千古名篇,连同湖南洞庭岳阳楼名传千古。这就是《岳阳楼记》的诞生地春风堂。庆历六年()六月十五日,滕子京致长信于范仲淹详述了岳阳楼重修情况,并附《洞庭秋晚图》一本,派人千里迢迢至邓,求挚友抽暇为其作记。范公接信后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在邓州花洲书院的春风堂展纸走笔,一气呵成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春风堂为古代学子读书上课之地,现为清代建筑。万卷阁为书院藏书与刻书之地。这里是文会堂。耸立秋水之上的"览秀亭";既有小巧别致、全国仅见的泮池、状元桥。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竹柏掩映、亭台错落的园林式建筑,这便是当年范仲淹知守邓州时创建的花洲书院了。公余之暇,范仲淹多是饮酒揽胜或者讲学会友,“七里河边带月归,百花洲上啸生风”,“主人高歌客大醉,百花洲里夜忘归”,和朋友在一起,范仲淹一反平日刻板严肃模样,或击鼓高歌,或迎风长啸,颇有点放浪形骸。同时,他还在百花洲旁建起一座书院,常于书院内执经讲学,为广大学子传道授业解惑。书院内,讲经者娓娓道来,听课者如沐春风,这座书院,便是如今的花洲书院。一派江南胜景。当初与范仲淹一同贬官的,还有其挚友腾子京。腾子京贬官岳阳后,重修了江南名楼———岳阳楼。新楼落成,腾子京遂派特使,千里迢迢寄信仲淹,恳请其为岳阳楼作记。俯瞰整个花洲书院全貌。百花洲有菊花台、亭榭、太湖石点缀湖岸,岛内遍植花木,花洲书院由百花洲而得名,重建的百花洲为清代苏州园林风格。湖岛将全湖划分为大小水面,洲东面为自然收放线的溪流,北端有石舫“香舟”,中段临水有扇亭“月到风来亭”。南北湖、池水面平方米。百花洲之南的赏石园以欣赏石栏、石景为主。赏石园北为五峰假山、五峰书斋和长廊、思范亭,别有洞天,形成一条完美的园林风景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