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布满沧桑的脸上,或笑容可掬,或神采奕奕,或侃然正色……走进岳阳市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西南角的红船艺术馆,迎面而来的是《巴陵面孔》影像艺术作品展,每一张平凡的面孔都让人感到亲切,他们有的是百岁抗战老兵,有的是教书育人几十年的人民教师,有的是手艺传承人,更多的是普通的劳动者,生于斯长于斯的百名岳阳老街坊登台出镜,讲述着老街的变迁,记录着时代的发展。
岳阳市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红船艺术馆《巴陵面孔》影像艺术作品展
每一段过往岁月都见证着古城岳阳走向欣欣向荣
生于斯长于斯的百名岳阳老街坊登台出镜,讲述着老街洞庭南路的变迁,记录着时代的发展。
生于斯长于斯的百名岳阳老街坊登台出镜,讲述着老街洞庭南路的变迁,记录着时代的发展。
“小时候家住南岳坡,在窗前看大湖浩浩汤汤;曾在油榨岭岭南小学读书,穿越鱼巷子的熙熙攘攘;长大后我是县城第一批户籍女民警。家住竹荫街三十年,见证南正街十字路口的风云变幻;现在的城南老街,安定!祥和!最美!”百名巴陵老街坊之一的程益君回忆道。
魏晓阳老人讲到:“我出生在金家岭街,当过知青、做过餐饮、放过电影,为社会服务三十余年。我踏着小巷的麻石板、喝着洞庭的湖水长大,和老街一起经历了人情冷暖,世事沧桑。七十五年,韶华白首,不过转瞬。惟愿岁月静好,街坊情深!”
“我生于万寿宫,洞庭庙巷,伴随洞庭水长大。儿时的印象却清晣依然,不曾忘怀。年市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特聘文史专员,参加了岳阳市历史文化街的街道建设,在城建投建设者的巨笔下,洞庭一湖旧貌变新颜,保持历史文化街特色。美好的洞庭湖畔,伴我夕阳、心中感受着、亲切、快乐,繁华盛世之一乐也。”李水生老人说道。
“岳阳楼上五洲客,洞庭湖边巴陵人。爷爷陶广生是慈氏塔下新学校第一批学子;妈妈邓宝云在乾明寺巷贞信女中读书;我陪妈妈在天岳山小学,妈妈教我读书。多少次我梦回城南,今天的城南比梦境更璀璨。”这是陶武儒老人对老街的记忆。
百名老街坊,百个老街故事,百首悠悠岁月之歌。
广大市民游客参展打卡
洞庭南路是岳阳历史最为悠久的街道之一,同饮洞庭水长大的百名老街坊们心中有着对老街的浓厚的情感,每段关于老街的记忆都深深烙印着时代的印记,从他们的口中得以还原老街部分旧时生活图景和历史场景,仿佛可以穿越时光和旧时光打个照面。老街的那些故事,虽已久远,却仿佛历历在目。
“在拍摄的过程中,经过和老街坊的交流,我深切感受到了他们对历史文化名城、对自己童年生活、对过往岁月的那种深厚的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们通过这个影像展览展陈的方式,既保留了他们对这个时代的记忆,又用他们亲身的诉说来记录城市的发展。”岳阳市美术馆展览策划部主任、《巴陵面孔》影像艺术作品展策展人唐新宇对记者说,“展览从开幕到现在,吸引了广大市民游客前来参展打卡,这里唤醒了大家对岳阳历史文化的记忆,同时这里也成为外地人了解岳阳码头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昔日巴陵老街坊成今时画中人述说老城改造带来的欣喜
6月5日,红船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首展《巴陵面孔》影像艺术作品展一经面世即成为岳阳老街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