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过《知否》的朋友都对这部以宋朝为背景的电视剧有着不错的评价吧,今天我们不说明兰和二叔的鹣鲽情深,也不说墨兰如兰,也不提长柏长枫,我们说一说,这部剧中有哪些真实发生在历史上的事。
为什么说是以宋朝为背景呢,相信在各种平台上已经有许多博主给大家科普过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你知道这部剧的历史背景是在宋朝,那你知道具体是在哪位皇帝在位吗?这个时候,到底有多少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呢!
首先,剧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官家与大臣、与太后娘娘对于官家如何称呼自己的生父这件事展开了几集斗智斗勇,朝堂上的剑拔弩张、后宫的心机谋略当真是让大家看得直呼过瘾。那么这件事,是真实的事吗?还是说作者杜撰的?
事实上,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同时也成为了我们来佐证这部剧具体发生的历史背景。
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的时代便是这部剧的开端。提起宋仁宗或许大家有点懵,但说起一件事大家就瞬间有了印象,那就是有名的“狸猫换太子”事件。且不论这件事的真伪,但这件事发生的时代就是仁宗时期。或许看过《少年包青天》的朋友们应该有印象,包拯所处的朝代,皇帝就叫“赵祯”,而赵祯皇帝便是宋仁宗,宋朝的第四位皇帝。
所以,《知否》所处的历史背景中,第一个名人呼之欲出,那便是被百姓称为‘包青天’的包拯!
仁宗膝下无子,因此过继了濮王第十三子赵宗实为自己的孩子,即《知否》中后来的这位官家。也就是宋英宗,赵曙。当然,这位官家的上位之路也是有些曲折,曾被两次送出宫又两次被迎接回宫。最后才顺利继位成为英宗。
而《知否》中,官家对如何称呼自己的父亲,这里指的是亲生父母如何称呼这件事也是真实发生的。剧中的太后娘娘,也就是仁宗的曹皇后曾用尽心思阻拦官家心中所想,而真实的历史是,这件事多亏了太后娘娘的一席话才得以平息。
大家或许还记得剧中在朝堂之上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大臣,名唤韩琦。韩琦与另一位大臣是朝中的中流砥柱,那位大臣在《知否》剧中并未出现,他就是一代文豪欧阳修!没错,就是《醉翁亭记》的欧阳修!
当时欧阳修与韩琦心中明白皇帝的真实想法,因此便想着随了皇帝的心愿,却遭到了朝中其他大臣们的反对,认为欧阳修是只知道巴结君王的小人,最后,还是曹皇后,也即是剧中的太后娘娘出了个解决方案才得以平息此事。
写到这里,第二个名人大家已经知道了吧,那就是大文豪欧阳修。那么,欧阳修是谁提拔的呢?
照这样捋下去,大家可要拭目以待,接下来的人,提起他们你一定想到的不仅仅是人名,而是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他们的代表作!
欧阳修,是范仲淹提拔的。范仲淹,正是《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范仲淹提拔了欧阳修,欧阳修自然也是一位伯乐,因此提拔了苏轼,苏东坡。苏轼的名篇想来大家应该张口就来,但这位东坡先生仕途却并不顺畅,用现在的话来说,可谓是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而与此同时,与欧阳修、苏轼政见不同的呢,则依然是一位大家熟悉的诗人王安石。与此同时,还有一位名人也呼之欲出,那就是《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
怎么样,现在看来,宋朝是不是当真是人才济济。而且这只是一小部分,在每朝每代,这样的名人可谓是数不胜数,现在回过头再看看《知否》是不是就明白了为何宋朝风气开明,即便是武官出身的顾二郎在迎亲的时候催妆诗也是张口就来?人家就处于这样一个文化开明且珠玉环身的朝代,你说你服不服!
枕上书番外·白浅上神说女儿家都怕羞,夜华君说,男仙不怕!
三生缘起22·文昌帝君离开文昌阁前往灵山参加盂兰大会·十里桃花
枕上书·成玉天天缠着凤九,东华帝君想了个很妙的办法支开成玉;
三生缘起21·成玉大骂连宋是浪荡子,九重天的神仙都听得清清楚楚
万里山河路,拔剑起长歌——看了剧你就明白为什么她叫李长歌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