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岳阳楼记》是中学课本中的经典篇目,但是前一段专家们经过研究决定应该把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从中学课本中移除,一时间引发众多热议。很多人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十分优美,在文学上有很大的造诣,不应该移除。但是很多家长认为这篇文章虽然文字优美,但是不符合历史事实,所以应该移除,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专家们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一、此文的来由
众所周知,这篇文章是范仲淹所作,范仲淹是个好官,一生都为国家操劳。他从不想享乐,面对处于危局中的国家,他愿意付出一切。范仲淹很多诗句中都表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这样一位爱国诗人,晚年确十分潦倒。这篇文章是当年写给滕子京的,期间滕子京重新修建了岳阳楼。当时滕子京为了标榜自己的功绩就让范仲淹为他写一篇文章记录这件事情,为的就是让朝廷和后人记住他的功德。
面对滕子京的请求范仲淹没有拒绝,而滕子京并不是一位很好的官员,他是贪赃枉法,百姓对他的积怨很深。为什么范仲淹没有拒绝呢?他们之前就认识,是朋友关系,此前范仲淹在朝堂中被诬陷时,滕子京就极力维护范仲淹,所以对于范仲淹来说,滕子京之前帮助了自己,所以对其有恩。
二、此文描写的到底是什么内容?
《岳阳楼记》虽然是标榜功绩的文章,但是范仲淹知道滕子京是什么样的官员,所以在文中并不是直接标榜他的功绩。对于滕子京功绩的描写之后几句话,在文中要不是看得仔细根本找不到。而文中大篇幅描写的是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景象,大篇幅的景物描写十分形象,给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范仲淹描写祖国的江河美景意思并不是标榜朋友的功绩,而是唤起人们爱国的心,因为当时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只有人们都感受到祖国的美丽才能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范仲淹自然知道朋友在百姓中是什么地位,如果他拒绝为他写文章。一方面得罪了朋友,另一方面就失去了这样一次给人们做爱国教育的机会。
文中除了大量的描写之外,还有范仲淹的内心体会,这种感情十分复杂,既有对祖国的担忧,又有对人生态度的看法。诗中最有名的一句话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是范仲淹生命态度的总结,对后人来说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结语
虽然专家们已经考证出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但是这篇文章的艺术价值很高,其中范仲淹的人生态度是值得学习的。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讨论。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感谢您的观看。
往期精彩内容
26岁小伙执意娶58岁老太,20多年过去了,他们现在过得如何?
戚夫人被斩断四肢做成人彘,为何没有流血而亡?真相令人发指
那位外貌神似弥勒佛的小伙,被富婆看上带回家“供养”,结局咋样
年“营口坠龙”事件:是真是假?老人上交龙骨揭开实情
18年前,那位嫁给奥巴马弟弟的河南女孩,如今他们过得如何?
参考资料《岳阳楼记》《范文正公年谱》《宋史》
文章题目:有家长觉得《岳阳楼记》该移出课本,只因提到滕子京,有道理吗?文章作者:寻历史真相-Rookie配图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源于网络,侵删盗用警告:本账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做伸手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