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学习之三十九
孤舟老病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是杜甫的《登岳阳楼》,五律中的名篇。这是他去世前两年写的,当时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多种疾病,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由江陵而下,一路漂泊来到岳阳,拖着病弱的身体,登上了他神往已久的岳阳楼。站在楼上,他扶栏远眺,下瞰洞庭,前望君山,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他感慨万千。但是,他没有李白“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惬意。
处在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怎么能高兴起来。在“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世道在变,人情在变。他个人的一系列坎坎坷坷,一起凝聚到心头。“昔闻”的心情是美好的,“今上”的心情却是复杂的。
在他看来,远处的吴楚两地,就好像是被湖水分裂开来一样;天地就好像在湖面上翻滚波动。一“坼”、一“浮”,炼字精巧。“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名句。人们羡慕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音韵铿锵,气势壮阔,殊不知诗圣这两句更浑然一体,深沉博大。
在《登高》一诗中,杜甫长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感叹他自己一直梗泛萍飘,感叹他自己长期病魔缠身。在这里也一样,面对浩浩湖水,他感觉到亲朋千里之外,惟剩自己一人的孤独;他感到老弱病残的自己就像一只漂泊的孤舟,自然吟出“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当然,这里面不全是他自己的孤苦无依,也是战乱之中流民的写照。
人们都知道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谁知道在他之前的诗圣杜甫,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至诚之心。他想到了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穿透千山万水,他看到了“戎马关山北”,怎不让他迎风扶栏,老泪横流。范仲淹的名句也是从和杜甫一样的仁人志士的心声中提炼出来的。
读了杜甫的诗,让人激动不已。岳阳楼我曾去过多次,每次去都要在怀甫亭前伫立良久。看着刻有杜甫画像和这首《登岳阳楼》诗的石碑,听着洞庭湖水拍打堤岸的声音,在想象着杜甫当年是不是也是在这种水与堤的碰撞中获得灵感。有时候一个人在岳阳楼上静静地呆一会儿,用心去体会一下当年诗圣的感受,或许在冥冥之中能够传递一丁点儿信息过来。
读杜甫《登岳阳楼》感
久闻忧乐句,几度入江楼。
唐宋波声起,诗文日影浮。
疑听三别句,恍见一扁舟。
岁月无留意,年年卷叶流。
悠雲作于北海拾贝斋
/01/25
点击下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