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宁莎鸥)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函,正式同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相关新闻“万里茶道”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万里茶道”是纵跨中蒙俄三国的国际茶业贸易运输的文化线路,国内途经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八省(自治区)。它不仅是历史上的经贸交流通道,还是一条民族交融与文明传承之路。年中国与俄罗斯正式启动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其中,湖南段共推荐申报23处文化遗产,重点申报益阳市安化县6处、益阳市资阳区1处、岳阳市云溪区1处共8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都在哪里,在“万里茶道”中又承担着哪些作用呢?记者昨日专访了该领域的研究专家、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博,深度解读“万里茶道”的前世今生。
从中国南方山地产茶区直至欧洲,绵延余公里
古代中国与俄国之间形成了以茶叶为大宗贸易商品的长距离商业贸易线路,被称为“万里茶道”。万里茶道湖南段开始于19世纪中叶,终止于20世纪初。但是湖南与蒙古、俄罗斯的茶叶贸易历史起始于11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才终止。“万里茶道湖南段文化线路遗产由古梅山区域陆路段、资江水路段、洞庭湖区域段和临湘市境内段四个部分构成。各段的遗产结构较为连续和完整,并且保存了丰富的遗产内容。”李博介绍说。
“万里茶道”南起中国南方的山地产茶区,茶叶经过水陆交替运输北上,在汉口、张家口集散转运,过库伦后一直延伸至古代中俄边境的茶叶通商口岸城市恰克图完成交易。而后,经过西伯利亚地区、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至欧洲,线路总长余公里。该线路连通了亚洲大陆南北方向的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核心区域,并延伸至中亚和东欧等地区,展现了茶叶成为全球性商品的世界性贸易繁盛期。
古道、古茶园、制茶技艺、茶歌……沿途文化遗产丰富
梅山是茶叶的产地,古梅山地处雪峰山北段,原是瑶族聚居地,北宋朝开梅山置安化与新化两县。梅山地区的自然条件适宜种茶,明嘉靖《安化县志》记载:“惟茶甲诸州县。”茶树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之中,为了方便运输,商家集资修建了数百里长的茶马古道,结合原县治梅城通往宁乡县(今宁乡市)的古驿道,形成了梅山茶运的陆路交通网络。现存的知名古道有12条,多用长1.2米、宽0.4米的青石板铺装而成,或两面临山,或靠山临崖。有的地段崎岖陡峭,险峻异常,供一马通过已是勉强,如迎面过来马帮,需一方牵马靠山让道,甚至要将马拉上坡坎,才能留出通道。
与历史道路功能相关的物质遗产很丰富,包括古道周边衍生的历史城镇和街区、古茶园、古茶亭和古桥等,还包括石碑、官票和卷宗实录等大量可移动文物。安化茶亭在民国时期有多座,有木质四角亭、青瓦石砌亭和重修后砖木亭三种结构形式,正横式和内外连接式两种平面布局,兼有林田确权划界管理和饮茶小憩或餐宿功能。古桥是古道与溪流交会的节点,有木质架构的风雨廊桥和石砌拱桥两种形式,其中廊桥有较高的艺术与技术价值,多为青石基础和鹊木抬梁加榫卯的木质建筑,安化县就保存有47座,其中7座为国保单位。年安化有茶园20万亩,其中保存至今的著名古茶园仍有6处。
梅山区产的茶叶首先经过陆路运输到资江水系岸边的古镇和码头,进行精细加工和包装,再水运到汉口。资江是茶路黄金航道的第一段,《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记载“此河至益大滩甚多,实属当险之极”。但水道艰险并没阻碍茶叶运输的兴盛。水道附近因茶市而崛起不少古镇古街,保存较好的已经不多了。各地茶商在水道沿岸开行设市,最盛时茶行、茶号多达三百家,留存至今的也就寥寥几家,其中安化茶厂、白沙溪茶厂、益阳茶厂、裕通永茶行与德和茶行等一直在生产经营。茶行茶号在临水处必建或大或小的“水旱码头”外运茶叶,码头一般由青条石砌成,从资水边拾级而上,沿着巷道一直延伸到茶庄商铺鳞次栉比的古街。因水运废弛,古码头大多毁弃,仅五福宫码头、江南大码头、梁家码头、九乡码头等少数码头沿用至今。
与万里茶道功能相关的可移动文物也极其丰富,大部分保存在民间甚至使用至今。除茶箕、茶袋、茶铲、茶焙笼等制茶工具外,还有大量茶杯、茶碗、茶壶和茶篓等饮茶器具,以及价值不菲的陈年黑茶产品。千两茶和茯砖茶制作技艺已经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古梅山还有流传至今的《十二个月采茶歌》、《鹞子尖茶引》和古茶亭对联等诗词歌赋,以及山道茶碑铭刻的茶政禁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化茶叶远销西北和蒙古、俄罗斯,“万里茶道”湖南“茶事”盛
中俄万里茶道始于17世纪终于20世纪初,一般认为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万里茶道形成的标志,年晋商茶号“大盛魁”倒闭以及20世纪20年代恰克图买卖城火灾是万里茶道终结的标志。
安化茶叶主要通过恰克图销售的时间,是太平天国阻断福建茶路以后到俄商基本控制中国市场之前,即年到20世纪初期左右。晋帮茶商赴安化办茶始于明代或清初,但是在太平天国之前,运往恰克图的茶叶是以福建茶叶为主的,安化茶叶只是货不足的时候的补充。有学者认为,晋商的茶叶采购地在年以后才转移到两湖地区,以前恰克图只销售福建茶叶。咸丰初年,安化年产红茶约10万箱,约30万公斤,70%销往俄国,30%销往英美。年以后,安化黑茶作为“引茶”运往太原、西安、兰州。俄商为了垄断中俄茶叶贸易,逐渐绕开恰克图市场。光绪年间,安化销汉口红茶约22万箱,销恰克图仅约六七万箱。到20世纪初期,安化茶叶基本上不走恰克图,俄商直接从海参崴经西伯利亚铁路运送茶叶回国。
安化茶叶销往西北地区和蒙古、俄罗斯的时间跨度更大,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设立的“引票”制度,终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手工业改造,即年到年左右。《明史·食货志》记载“万历十三年(年),中茶易马……湖南茶商率越境私贩”。明代万历二十五年(年)安化黑茶被定为官茶,山西等地的茶商在西北领取官茶“引票”,再将黑茶运往兰州转销西北各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及西亚、俄罗斯牧区。此后安化的茶叶贸易几经兴衰,却没有中断过。民国时期除了有运往边疆的引茶,也有出口苏俄的黑茶,安化黑茶常年产量约七万余担,年全县仍有晋帮八家茶号,甚至在年全省红茶几乎停止生产的时候,安化仍有加工红茶。与苏俄的茶叶贸易往来也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左右。
李博认为,湖南的茶文化通过万里茶道传播到蒙古和俄罗斯,形成其民族特殊的饮食文化和风俗,也带回了西方宗教价值观。茶贸易促进了沿线城镇建设和建筑艺术的兴盛,许多美轮美奂的风雨廊桥和茶亭点缀在茶道沿线,中西合璧风格的天主堂和福音堂也随茶商在茶路上生根。虽然,万里茶道的商贸功能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它见证了延续至今的茶文化在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传承交流过程,见证了因历史变迁而兴衰的湖南茶文化和中俄茶叶贸易。黄沙坪古镇老街诉说着“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盛况,水运码头也铭记着“大德诚”、“利源隆”和“晋丰厚”等茶号的昔日荣耀。这些“能为延续至今或业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万里茶道”湖南段的路线起止
“万里茶道”湖南段的路线起止是指茶叶运输至汉口的湖南段,包含陆路和水路。湖南曾是一个重要的茶叶产区,从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来看,茶叶生产和集散的区域性中心为石门县、安化县、临湘市、平江县,验关、报关的重要城市为益阳老城、岳阳老城。故将安化县、临湘市作为万里茶道湖南段的主要起点。
起止点:湖南段的最远的起点,大约在清时期长沙府和宝庆府在资水分界处的传统分界:苏溪关。湖南段的终点,大约在清时期湖南、湖北两省的传统省界:临湘市黄盖湖附近。
水路路程:从苏溪关至黄盖湖,湖南省内长度KM(“万里茶道”全长的3%)。从湖南起点苏溪关至湖北江汉关的距离KM。
“万里茶道”湖南段的主要申遗点简介
1.岳州关:位于岳阳市岳阳楼区岳阳城陵矶客运码头东侧的山丘上,年3月,岳州被英国人要求开为商埠。清政府下令自开岳州关。
2.聂市老街:位于临湘市境北部,长安河(又称聂市河、源潭河)注入黄盖湖的入口处,聂市盛产黑茶,其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唐代,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茶商古道,聂市镇及其聂市茶在清代中期便已享誉国际。
3.大矶头遗址:位于岳阳市云溪区陆城镇新设村塘湾组,马鞍山西南部龙头顶延伸至长江的矶头上。
4.安化风雨桥包括永锡桥、思贤桥、马渡桥等。
5.安化茶厂:主要有两处,一是位于资水中游的安化县城(东坪镇)东郊酉州的安化第一茶厂,另一处位于安化县小淹镇白沙溪村的白沙溪茶厂老厂区。
6.梅山产茶区传统村落:包括大安村、田黄村等村落与古茶道相接。
7.资水两岸古茶市:包括黄沙坪镇、益阳古城等。黄沙坪镇清末明初期茶叶交易繁荣,存在大片古建筑群。
8.鹞子尖古道:位于安化县古梅山地区,主要经过洞市,属江南镇洞市。江南镇洞市鹞子尖古道是安化现存最重要一段古茶道,全长约15公里,古道历史遗迹颇多,康熙年古石桥、乾隆年江右商帮石刻、清陶澍与左宗棠诗词碑、古茶亭遗址、捐碑、禁碑、石板路、石棋盘等沿路数不胜数,可以看出当时茶马古道上商贾贸易的兴盛。作为安化黑茶外运的茶马古道,历经数百年的修与复修,一座座古桥,一块块石碑,一件件文物,无不承载着安化厚重的黑茶历史和人文历史。
9.古茶园:安化县曾有高马二溪古茶园与云台山古茶园两处茶园,是“茶马古道”的重要产地。
10.洞庭湖航道古塔:资江沿岸有三台塔、奎星塔、跃龙塔等古塔,是茶叶运送水道上的重要文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