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 https://m.39.net/pf/bdfyy/引子公元年,大唐司马周季童的府内,人声鼎沸。不但觥筹交错的宾客们,个个华服盛装,红光满面,就是府内的仆人们也是个个穿红戴绿,光彩照人。这时候,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站着一个男仆打扮的少年,相貌清秀,表情刚毅!他虽然手里端着呈给宾客们的酒水,但是两眼炯炯有光,好像在搜索着什么。突然,这场盛大宴会的主人周季童出现了,并热情的与各路宾朋尽情寒暄。当他走到这个少年附近的时候,少年突然大喝一声:“周季童,拿命来!我让你随我爹爹,同上黄泉路!”说时迟,那时快,小男童“噌”的一下拔出了袖内的尖刀,开始向周季童刺去!周季童顿时也脸色大变,立马又想到了些什么,情不禁大呼一声:“郭若纳害死我也!谁知狂夫杜审言,竟有如此孝子!”没错,这个少年就是杜审言的次子,杜甫的叔叔杜并!当他得知自己的父亲被判死罪,是因为司户郭若纳和司马周季童的共同诬陷,他就怒从中来,背着一家人,暗暗的实施刺杀周季童的计划。但是,终究是人小力单,当周府家丁意识到他是混进来的刺客后,就群起攻之,三下五除二把少年给乱刀砍死了!杜并虽然死了,但他的举动,一下子让朝野哗然,他对父亲的孝心感动着大唐朝的上上下下。当时的丞相,有“燕许大手笔”之称的苏颋,尤为感慨,还亲自为杜并写了墓志铭。杜审言也因此被释放了,还获得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接见,经过一番文化考察之后,杜审言被授于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的官职。人生无常,世事白云苍狗。杜审言在觐见完女皇后,他也陷入了沉思,自从公元年,他通过进士考试被授予官职到如今,他宦海浮沉近30年了!回首这30年,他是受尽了小人之苦,但是没想到自己会因为桀骜不驯狂妄自大,而差一点毙命,又没有想到,这次救他出囹圄的竟然是他的13岁小儿,他一想到这儿,就忍不住老泪纵横,小儿其实就是他害死的啊!痛定思痛,杜审言也开始为往日的口无遮拦,目中无人而感到悔恨。他54岁的人了,怎么还没有活明白呢?他也许该收敛一下自己的性格,不说与世俗合污吧,最起码要同流,既然为官就应该适应为官的规则。所以54岁后的杜审言,性情大变了!他也会迎合“上有所好”写各种应制诗,也会与各路朋友打成一片,尽情的写诗唱和,甚至还会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们眉来眼去。真的没想到,杜审言因为儿子的惨死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杜审言。所以说一个人的变化,或一件事的变化,从宏观上来看也许有规律所循,但局部来看,往往就是因为偶然事件引起的!其实杜审言这时候,他所在的初唐文化圈,也像他的人生一样,在进行着一场变革和涌动!1唐诗是如何一步步与杜审言邂逅的?“为什么要写诗?应该如何写诗?”这是稍早于杜审言的大唐文人们,常常思考的问题。诗歌从先秦开始,到东西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到隨,到唐,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越发展,似乎越成了为上层阶级唱和的靡靡之音,诗里面没有了灵气,没有了烟火味,更是与普通的百姓生活有了很远的距离。这以一家独大的“上官体”为代表!上官仪是贞观初年最火爆的文人,因为他为太宗写诗,为了迎合太宗,他的诗就变得没有了文人的骨气,也变成了“绮错婉媚”的诗风。诗肯定不是只为当权阶级服务的,更不是只是为了玩乐唱和的,在隨之前,诗还有自己的风骨和气度,怎么到了大唐就变成萎靡不振了呢?大唐是大一统的大唐,但是初唐时期的文化,根本匹配不上那个大时代,所以大唐的文人们不干了,开始了各种尝试。于是王绩出现了,他在贞观初,以疾病为由罢归乡间,开始躬耕在东皋山。一天的夕阳西下,他偶有所感,写出了初唐最早也是最有名的一首五律《野望》。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不但具有宫廷唱和的功能,他更应该歌颂底层最最朴实的劳动者,并应该记录人世间最美好的风景。所以大唐新时代的诗,是必需要扎在最底层的。其实不管任何事物,它越是在底层它也越具有生命力的。所以一些文人们开始各种拓展诗的领域了,很多文人们开始提倡要找回诗在建安时期的风骨,要找回诗的灵魂,要找回诗的精气神。所以“初唐四杰”就出现了,初唐四杰一出现,开始有点引爆唐诗寒武纪的趋势,他们共同反对”上官体”的纤微雕刻、绮错婉媚,提倡刚健骨气,而四个人的创作个性又各有不同。其中,卢照邻、骆宾王长于歌行体,王勃、杨炯长于律涛。“四杰”的诗,重视抒发个人情怀,鸣自己心中不平。他们诗的内容,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初唐四杰”对唐诗的最重要贡献是:他们把描写场景和题材由宫廷转为走向市井,他们还对诗的格律形式作了深入探索。首先,五言八句的律诗开始初步定型,尤其是王勃、杨炯的五律,追求对偶的整齐和声律的协调,感情相对稳定,具有一种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杨炯的五言律已完全符合近体的粘式律,对五言律的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其次,古体和歌行体特别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七言歌行已趋向完备化,气势宏大,视野开阔,有刚健之气。如卢照邻的《行路难》、骆宾王的《帝京篇》,都是初具唐诗大气象的名篇。但是,“四杰”诗风只是属于“当时体”,只是把古体诗做了一点创新,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形成的,但它们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唐诗变成我们如今熟知的唐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时候,沈佺期、宋之问等又出现了,他们总结了南朝以来新体诗的成就,把已经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最后完成了“回忌声病,维句准篇”的任务,又继承了一部分四杰在初唐诗作上的探索,他们在创作中使五律正式定型。然而宋之问们只是把它定型,还没有写出即合乎格律又完美又有广泛影响力的诗作,直到碰到了“文章四友”,尤其是四友之首,也就是本专栏的主角杜审言,五律才算是成型并且有了影响力。2,杜审言究竟有多重要?杜审言的重要,不是我想当然说的重要,历代的诗词评论家,都对他做了高度评价,下面我就呈现一下,明末大评论家王夫子和胡应麟对他的高度肯定。王夫之评说杜诗时指出:“近体梁陈已有,至于杜审言者而始业叶于度。”胡应麟: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实为杜审言首倡所以说,杜审言是唐诗发展和发扬路上的一个很重要的节点,要是没有他,首先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就没有他孙子杜甫,也没有继承了他的衣钵的“杜诗”,也不会有受他启发王维打磨出的五律山水诗,也不会有成熟的七律,也不会有王昌龄的边塞七绝,也不会有高适,也不会岑参,更别说后来的李贺,元白,杜牧,李商隐,许浑等这些一脉相承的大诗人!更不会有如今我们心心念的,辉煌耀眼的唐诗繁荣景象!说了这么多,大家还没有一睹杜审言之诗的芳容,我这就上一首他的一首《春日京中有怀》,让大家感受一下。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我们现在看这首诗,似乎比不上很多唐诗大家的作品,但是他是在初唐呢!是在“近体诗”刚刚形成之初。本诗结构齐整平密,起承转合极其自然,虚实相生,还把自己的思想情绪写的非常的波澜起伏。此诗首联语气平和,娓娓道来,一句“愁思看春不当春”,说明春色还是洛阳好,其他地方不算春啊!颔联描绘长安景色,一个“花徒发”,一个“叶漫新”,说明自己的没心情看眼前的春色。颈联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那才是让他魂牵梦绕的景色啊。“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尾联构思新颖,造语清新,诗人太想念洛阳的山川风月了,但是今年是看不到了,期望明年若见到时候,洛阳的春色把今年好景也一起呈现出来给他看。这首诗真是语痴而情真。“诗贵出于自心”(《围炉诗话》),这联诗正是独出心裁,“言人之所不能言”。写诗必需要融入作者的一腔真情,并且情与景之间还有虚实对照,互相衬托的作用,关键是这短短的八句,有因有果,对仗工整,格律严密,气象万千,叙述的感情又是极其绵密的。这已经具有了唐诗大家的气象了!既然说到了气象,那么杜审言的诗都是什么气象呢?3,杜审言的诗气象开阔,宏大,生动,让人见之仿佛如在眼前。若说他的那首诗的气象最开阔,要首推《登襄阳城》。登襄阳城杜审言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越读这首诗,越感觉杜甫的《登岳阳楼》是从这里套出来的。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审言的开头,比杜甫的开头似乎是更开阔的,一句“层城四望开”,仿佛让我们身临其境了,感觉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也是由这“四望开”启发出来的。杜甫的第二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似乎是更胜一筹,但是我感觉他完全就是锤炼了一下他爷爷的句子而已。“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也是非常有大气象的,这完全就是杜甫句子的另一种写法。关于开阔的,杜审言其实还有一首《度石门山》,这里面不但开阔,还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在气势上似乎是不输于李白的《蜀道难》的!度石门山杜审言石门千仞断,迸水落遥空。道束悬崖半,桥欹绝涧中。仰攀人屡息,直下骑才通。泥拥奔蛇径,云埋伏兽丛。星躔牛斗北,地脉象牙东。开塞随行变,高深触望同。江声连骤雨,日气抱残虹。未改朱明律,先含白露风。坚贞深不惮,险涩谅难穷。有异登临赏,徒为造化功。这首诗是杜审言非常擅长的排律诗,他把石门山的景象刻画的即奇,又险,还秀美。这种艺术形成后来又被他的孙子杜甫,精心的琢磨和锤炼了一下,写出来我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系列名篇“三吏三别”,到元稹和白居易时候,它又发挥出了耀眼的光彩,这种排律诗也是我们诗歌艺术形式中的一朵奇葩。4:“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虽不是最优秀的,但承上启下他功不可没!说到杜审言的诗,他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无论如何是不能被忽略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这首五律,虽是一首唱和诗,但它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后世很多评论家说他是初唐五律之冠。关于这首诗,它最见功夫处是首联和尾联,它起的有力,“独有”、“忽闻”四虚字,写出了作者的所有情绪,最后“忽闻”“归思”又收的恰切,中间四句完全是景物描写,又营造出了一种开阔的春日艳丽景象。外部有多繁华,内心就有多悲伤,这种借景衬托心境的写法是后来诗人写诗的一贯套路。韦应物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等等,不能不说,都是杜审言这种写法的延伸和发展。所以说,我们今天看到杜审言,可能表面上认为他写的诗也就是那么回事,没有耀眼夺目的才华,没有“诗圣”“诗仙”“诗佛”们的诗,读起来让人身心享受,但我们不能忽略,后世这些大文豪们,其实都是在做着杜审言诗的延伸和发展工作,要是没有杜审言诗的启发和提点,他们也不可能立马找到一条适合自己诗文创作的路子。所以说,在杜审言时期,唐诗的灿烂“云霞”,虽然已经“出海曙”,但他还是需要杜审言充当一下“梅柳”去过渡,引导着唐诗春天的盛大到来。小结:中华向前发展,历史惊人相似,时代呼唤杜审言!回到文章的开头,我们知道影响杜审言人生走向的,是因他儿子刺杀周季童的偶然事件。这似乎是一种偶然,但这冥冥之中也是一种必然,就像他的偶然出现在华夏文化的历史长河里,影响了唐诗的走向一样。杜审言出生在公元年,大唐建国是公元年,杜审言的诗文创作巅峰时期,并对唐诗发展有影响是在公元到他死亡的公元年间,杜审言活跃期的大唐建国年龄,与我们如今的建国年龄是何其的接近。我们是年建国,今年年,刚好建国七十年。对比大唐的文化历史,我们如今应该也是初唐时期。想当初的初唐,已经出现大国气象,但是文人们是由衷的感慨它们的文化匹配不上他们的时代,那么我们如今呢?我们建国后的前三十年,真正的文学基本上是缺失的,到80年代才出现了先锋文学和朦胧诗派,到新千年后,我们几乎再见不到文学大家的影子了,整个社会被各种网络快餐读物充斥,所有的文人都开始向钱看。我们如今的文学现状是远远比不上初唐时期的文化现象的,我们的文人才华和风骨也远远比不上初唐四杰的,我们文人的探索精神更是没法与杜审言等相提并论的。所以我们这个时代,不是文学匹配不上时代的问题,是我们还有没有文学的问题了。不过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我们究竟还有没有真正文人的问题了!历史浩瀚如烟,但中华文化的积累借鉴和运用,是从没有哪个时代像如今这样方便的。所以说,我们如今不是没有产生顶级文人的土壤,是文人能不能摈弃浮躁,沉下心下决心写出新时代篇章的问题了。然而怎样摈弃浮躁呢?我认为我们所有的写作首先就应该摈弃所有的功利思想,接着要找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气神,要找回我们华夏文化的高傲风骨,还应该贴近生活,深入生活,挖掘我们这个时代最广大阶层的喜怒哀乐。文学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文人的问题,我们新时代文学的“云霞出海曙”,离不开杜审言样的文人去继承去发展,所以说,为了我们的文化匹配上我们的时代,我们还是要多多呼唤杜审言们的出现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