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优势 >> 正文 >> 正文

进亦忧退亦忧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4/8/16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www.znlvye.com/

“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原句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意思: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进亦忧“中“进”指的是在朝廷做官。

“进”指的是是入朝为官,食君禄,为君主操劳。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可以看出,如果入朝做高官,又会因官位高,接触不到百姓,从而无法体察民情,无法照顾百姓。所以说在朝廷做官会忧愁。

“退亦忧“中“退”指的是不在朝廷做官。

“退”指处江湖之远,是归隐山林,离官场,为庶人,也可解为被贬到远出,远离天子的荒野之地为官。从”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以看出,但不入朝为官,而是身处民间,又远离了君王,会担心皇上身边有奸臣。所以说在朝廷做官会忧愁。

“进亦忧退亦忧”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全文共六段

第一段:①交代写作背景;②叙述了重修岳阳楼的作记缘由。

第二段: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第三段:览物而悲者。

第四段:览物而喜者。

第五段:点明文章主旨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六段:交代了写作的时间。

小结:该文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欣然答应。但因并未去过岳阳楼,所以庆历六年六月,只能看图完成此文的撰写。

《岳阳楼记》的问题探究。

作者在此提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更高的理想境界?

答: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虽然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旷达胸襟与政治抱负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看法或理解。

答:范仲淹的这句话体现了忧君思想,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试简述其原因。

写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区别在哪?

答: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本文的议论点明了作者的“忧乐”观,这种“忧”“乐”与前文“迁客骚人”的“悲”“喜”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不一致。作者的忧乐观是以天下为基础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坏为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用自己的话概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答: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的悲伤。第二种: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目的: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