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王凯、江疏影主演的古装电视剧《清平乐》热播,故事景背景发生在我国北宋时期。在人们的印象里,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从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到宋仁宗继任大位,已经过去63年,这个时期“冗兵、冗官、冗费”三冗问题尤为严重,虽说冗官现象,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中屡见不鲜,但北宋冗官现象十分典型。对于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从庆历三年(年)到元丰八年(年),经历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位帝王,共40余年的时间里,一共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改革,分别由范仲淹、王安石两位改革家领导实行。《清平乐》曹皇后范仲淹是王安石的前辈,他所领导的“庆历新政”比“熙宁变法”早25年;“庆历新政”于宋仁宗庆历三年(年)以《十事疏》为标志展开。“熙宁变法”于宋神宗熙宁元年(年)以王安石的“越次入对”为标志展开,此时范仲淹已经去世16年。两次变法均遭到保守势力的严重打击,“庆历新政”历时仅仅1年零4个月,而“熙宁变法”前前后后总延续有17年。有人说两次改革都以失败告终,但回味这两次变法,期间也有许多令人深思的地方。庆历新政的导火索北宋奉行文人治国的政策,设禁军、广设官职,以期强干弱枝。由此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问题,成为两宋数百年都无法解决的死穴问题,也成为朝廷与士人阶层的心头大患,这也是后来陆续出现的诸多制度革新尝试及伴随革新的原因之一。庆历三年,官僚内部骚动,又遇对西夏的战争惨败,面对朝中舆论压力,仁宗决定把范仲淹从西夏前线调任参知政事,任命韩琦和富弼为枢密副使,开始推行“庆历新政”。《清平乐》范仲淹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出将入相,主持变革,特别是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并成为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得不说,宋仁宗确实是个合格的皇帝,在他决定变法之际,给予了范公足够的支持,亲自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舆论班子,史称“四谏官”——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北宋的谏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四人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个个口才都好生了得,四谏官做的第一件事便令人拍手称赞,一声喝令,老官僚吕夷简、夏竦和王举正都被撤职,为年轻派范仲淹、韩琦和富弻等铺平改革大道。《清平乐》宋仁宗庆历新政火速出炉在万众瞩目下,范仲淹、富弼和韩琦连夜起草改革方案,终于拿出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庙、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从这“十事”中可以看到,“庆历新政”在改革思想上并没有什么新鲜内容,大多是一些应该做好而历代封建朝廷都做不好的老生常谈,其改革主张的中心点属于“整顿吏治”和改革科举,问题直指核心。庆历三年底,范仲淹选拔了一批精明强干的政法干部(按察使)到全国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去检查官吏的为政情况;范仲淹自己坐镇中央,每当按察使的报告送来,他就翻开各路官员的花名册,把有问题的官员名字勾掉。在当时人看来,范仲俺这种做法在政治上都比较粗疏和鲁莽,一向非常尊敬他的副手富弼,见范仲淹勾掉一个又一个官员名字,曾经忐忑不安地从旁劝阻:“您这一笔勾去容易,但您这一笔下去,就会让他家人痛哭啊。”范仲淹用笔点着贪官污吏的名字说家人哭总比一路人哭好!”如果我们以历史的角度稍作分析,在人治的官僚体系中,有问题的官僚肯定占大多数,那么范公这样草率直接的做法,显然是有违常理。贬黜邓州,范公忧思作诗身处这个体系中的范仲淹,必然失去自以为政的基础,于是,几乎是整个官僚系统都对“庆历新政”恨之入骨,他们集结一起攻击新政。据说,老奸巨滑的夏竦让家中使女天天临摹石介手迹,然后伪造石介致富弼书信,信中故意透露想废掉宋仁宗,夏竦本人也四处散布政治谣言说改革派心怀不轨、密谋另立新帝。以仁宗的智力和从政经验,他未必相信伪造的石介书信,但他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来自整个官僚集团的反对力量,两者相比,孰轻孰重?范仲淹等改革人士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于是“庆历新政”仅仅实行1年零4个月,宋仁宗便下诏全部废除,此外还解除了范仲淹的参知政事职务,贬到河南斯邓州;富弼和欧阳修等改革人士也被逐出朝廷。后来,范仲淹怀着万分委屈和失望的心情,在游历岳阳楼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作品《岳阳楼记》。而远在滁州的欧阳修依酒作伴,同样写出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庆历变法失败后,社会矛盾并未缓和,冗兵资费更是加倍。宋廷财政空虚,就拼命搜刮百姓。嘉佑四年四月,刑部官僚上报说,由于民贫乏食,一年当中曾发生“劫盗”九百七十起之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一场更大规模、更为深刻的改革运动已在酝酿之中,这就是王安石在熙宁二年领导的“熙宁变法”。温馨提示:王安石变法请查看文章(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感谢阅读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