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 http://www.jk100f.com/诗豪刘禹锡的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比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都说秋天萧瑟寂寥,他独为祥云万里的白鹤而感到精神抖擞;再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则写得民歌韵味十足,口口流传了千年。今天个大家的分享的则是这首《望洞庭》写洞庭湖风光之美,美艳了千年。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湖光与水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这两句是诗人从远处看洞庭湖的景色,洞庭湖古称云梦,又有“八百里洞庭的称号”。秋天的洞庭湖,月光与湖面相互映照。“两相和”说月光倾泻的湖面上,两者相互融合的动人画面。刘禹锡曾和白居易一起被贬到很远的地区做小官,经历过漫长的贬官生涯,去和州当刺史,就是今天的安徽和县,此时诗人往内地迁移,心情微好。这儿的“两相和”有面对月光的和谐,内心的宁静愉悦之感。诗人将洞庭湖的湖面比作一面铜镜。很久以前并没有镜子,那时的镜子就是水面,后来人们发明了青铜镜。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说铜镜的用处。这里为何说“未磨”呢?铜镜是用来梳妆打扮的,而一般以铜、锡、铅等重金属合成,铜的比例占70%左右。铜与空气很容易产生反应导致铜镜模糊,所以需要经常磨。洞庭湖的湖面,映照来并不清晰,因而犹如未磨的铜镜,有种迷离、恍惚之美。“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这里还有个版本“遥望洞庭山水色”。这是从近处看洞庭湖,洞庭湖山水翠,犹如一幅水墨画,山美、水美,诗人置身其中,就像是走在一幅画里。“白银盘里一青螺”,什么是青螺呢?有人说是画眉用的青黛,这个解释似乎不通,还有人说是是发髻,就是女子头上的盘的发髻。洞庭湖仿佛是女神梳妆打扮的镜子,“青螺”则指湖面两侧的山峦。辛弃疾诗云:“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就是将“螺髻”比喻远山。还有解释称“青螺”就是青色的田螺,将田螺放在白色的银盘里,不就是一盘菜吗,多有生活情趣。宋代大诗人黄庭坚也去望洞庭湖,模仿写了一首《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写得是雨中的洞庭湖景色。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写“满川风雨独凭栏”,在一个风雨交加的白天,倚着栏杆远望洞庭湖,“绾结湘娥十二鬟”说着这儿的山,像湘娥的头发一样盘成的发髻一样。这风雨如晦,视野变得朦胧,雨蒙蒙、雾蒙蒙,仿佛真有一个少女在梳妆打扮。接下来,他说:“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说可惜自己没有刘禹锡那样观赏“白银盘里一青螺”的美妙月色。由此可见诗人写风景都那么传神,而且抓住主要特点。在晴朗的月夜看像青色的田螺,而雨天看,在朦胧中像是女子的鬟髻,情景交融,真是各有各的比喻,各有各的美。不知各位怎么看待的,欢迎讨论。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