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优势 >> 正文 >> 正文

八十五凡事预则立预习九上第三单元1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2/7/9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á),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礼记·中庸》

注解:1.预:事先有准备,预先。2.凡事:无论什么事情。3.跲:本意是绊倒。这里是理屈词穷的意思。4.困:困难,阻碍。5.疚:后悔的意思。6.穷:这里指走投无路。

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明白,就不会走投无路。哲学上反映的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同样,我们新学期要想有所突破,学好语文,就要有预习,真去预习,预习好。

今天,我们预习九上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先明确单元目标:

看本课预习提示,再读课后思考题,预习《醉翁亭记》,确定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背景,积累文言字词、成语。重点体会“也”“若夫”“至于”“已而”等词的作用。2.概括课文内容,理清叙事写景的顺序,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品味语言,背诵,体会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之情。

带着问题,看课本,听一遍录音,遇到疑难字词记下来。听完看完后,整理预习笔记,要求:第一、在通读中勾画的疑难字词,结合课下注释整理。给难认的字词注音,给难理解的字词解释,给难写的字词分析字形结构,在笔记本上抄写2遍。第二、把阅读中思考问题的答案写下来,或画思维导图表现出来。第三、阅读感悟。可以根据课文的主题、结构、写法等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不少于字。第四、把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可以查阅资料解决,也可以网上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记下来,等待再学习时解决。

助读资料一、课文朗读《醉翁亭记》课文朗读音频

二、字词积累

注意字音

环滁(chú)林壑(hè)琅琊(yá)辄醉(zhé)

晦明(huì)伛偻(yǔ)(lǚ)阴翳(yì)酒酣(hān)

觥筹(gōng)山肴野蔌(yáo)(sù)

词语归类

1.环:环绕。2.皆:都是。3.诸:许多,各个。4.壑:山谷。5.尤:尤其。6.蔚然:树木茂盛的样子。7.深秀:幽深秀丽。8.山:名词作状语,在山间。9.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10.翼然:像鸟的翅膀一样。11.临:靠近。12.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的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13.作:修建。14.名:取名,命名。15.自谓:用自己的名号来命名。16.辄:就。17.号:称呼。18.意:情趣。1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20.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1.寓:寄托。22:霏:雾气。23.归:聚拢。24.暝:昏暗。25.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26.晦:暗。27:晦明变化: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已。28.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29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30.秀: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31.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32.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33.负者:背着东西的人。34.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35.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36.绝:间断。37渔:捕鱼。38.洌:清澈。39.山肴野蔌:野味野菜。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蔌:菜蔬。40.杂然而前陈者:杂乱地在前面摆着。陈,摆开。41.宴酣之乐:宴会喝酒的乐趣。42.酣:尽兴地喝。43.丝:弦乐器,竹:管乐器,统代指音乐。

44.射:这里指投壶。45.弈:下棋。46.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47.苍颜:脸色苍老。48.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的坐在众人中间。49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形容醉态。50.已而:不久。51.从:跟随。52.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53.树林阴翳: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54.鸣声上下:鸟到处叫。55.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意动用法。第二个乐:快乐。5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57.谓:为、是。

三、课文翻译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山路也跟着拐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译: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6.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译:太守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9.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散了;云气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10.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

1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1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译: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览。

13.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译:在溪水旁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举行酒宴。

1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译: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

1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16.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边。

17.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里枝叶茂密成阴,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

18.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但是鸟雀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1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

20.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四、内容概括

这篇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心情。

第一段:由“醉翁亭”引出“乐”字,点出全篇主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第二段:具体描写山中朝暮与四季景色的变幻,写出自然山水之乐。第三段:具体描写滁人游山的欢乐情景和太守宴游的热闹场景,写出滁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游之乐。第四段:写宴游归来的情景,在议论中含蓄点明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四、理解探究

1.本文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本文写了醉翁亭的自然环境、醉翁亭周围山间之朝暮、醉翁亭周围山间之四时以及宴饮场面。

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醉翁亭周围山间之朝暮是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写醉翁亭周围山间之四时是按照从春到冬的顺序;写宴饮场面是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

2.“乐”字如何贯穿全文?

文章开始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一个“乐”字,接着便借“山水之乐”道出全文的主线。下文承“山水之乐”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渐入佳境。接下来便描绘出一幅太守与民共享山水之乐的风俗画,至全文结尾处,用“醉能同其乐”画龙点睛地点出全文的主旨。

3.这篇文章写三种乐: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太守之乐是重点。山水之乐、游人之乐的描写同太守之乐有什么关系?

作者描写山水之乐、游人之乐是对太守之乐的陪衬。写山水之乐,是表现他被贬官谪居滁州后,寄情山水,排遣愁怀的生活态度。写游人之乐,为的是从众宾欢中反衬自己的乐,因为享受山水之乐是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这是非同寻常了。写太守之乐,此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其事。

4.从《醉翁亭记》,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怎样的高尚情怀?你怎样评价文中“太守”的“醉”与“乐”?

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醉”是为了写“乐”,通过“醉”与“乐”,表现了作者不因被贬而苦闷,寄情于山水的旷达胸襟(或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或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5.本文写景与抒情相结合。请你谈谈作者是如何把写景和抒情结合起来的?

①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②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③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由此可见,本文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表现得相当出色。

6.《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在写景上有何不同?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写景方面:①《岳阳楼记》是写登楼所见,是写水景;《醉翁亭记》是写登山所见,是写山景。②《岳阳楼记》写了朝暮之景;《醉翁亭记》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③《岳阳楼记》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醉翁亭记》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抒情方面: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醉翁亭记》中的欧阳修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五、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2.“六一居士”之因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3.欧阳修“醉翁”一号的由来

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为年,即他39岁之时,为何他要以壮年之身号“翁”呢?欧阳修政治上遭受贬抑,内心难免充斥抑郁之情,此时,酒成了他解除烦忧的良药,醉成了他忘却失意的方式。因此,他对“酒”,尤其是对“醉”格外敏感起来,一个“醉”字,映照着他娱情山水和以酒释怀,以醉消愁的失落和痛苦;同时,在以“翁”自嘲的背后,隐匿着他功业未建、岁月蹉跎的吁嗟和感喟。所以,欧阳修以“醉翁”自号,实则是慨叹功业未建却韶华已逝。

4.思维导图

图片、部分内容文字来自网络,服务于师生学习。感恩资料提供者,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