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优势 >> 正文 >> 正文

湘源文选名山38酒香亭的由来与文化内涵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5/5/5
皮肤科白癜风杂志编委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_p2/

陈湘源岳阳历史文化研究文选书影

酒香亭的由来与文化内涵

酒香山位于君山中部偏西,东距龙口约米,酒香亭建于酒香山上。酒香山上丛生着一种常绿灌木瑞香,属瑞香科。瑞香叶簇生,呈椭圆形,每到春二三月,枝头吐放簇簇外裹红紫内呈粉白的小花,花香醇似美酒,沁人心脾。因此“酒香山”的雅号便不胫而走。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云:“酒香山在君山,”“寺僧言,春时往往闻酒香,寻之,莫知其处。”接着他又引《湘洲记》云:“君山有美酒数斗,得饮之即不死,为神仙。汉武帝闻之,斋居7日,遣栾巴将童男童女数十人来求之,果得酒。进御未饮,东方朔在旁窃饮之,帝大怒,将杀之。朔曰:使酒有验,杀臣亦不死;无验,安用酒为。帝笑而释之。”对东方朔的这一行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评曰:“方朔数语,圆精明简,其窃发此论,以讽武帝之求长生者也。”东方朔,字曼晴,平原福次(今山东阳信)人,西汉文学家,官至太中大夫。朔性诙谐,善辞赋,时常在汉武帝面前以滑稽调笑取乐,武帝视若俳优,他便常借此进谏忠言。东方朔认为长生不死、得道成仙都是不可能的,故而偷饮仙酒,冒着性命的危险,劝谏汉武帝务实图强。故事虽颇为滑稽,寓意却十分深刻。就是因为这个故事,人们在酒香山上修建了酒香亭。

关于此事,后世诗人多有咏叹。清代向远贤道:“汉武好神仙,为觅长生酒。方朔妙诙谐,早润滑稽口。至今湖上亭,酒香渺何有?”这首五言古风,旨在嘲讽汉武帝欲求长生不老的可笑。明巡抚湖广都御史陈省的七绝:“千载相传有酒香,东方曼晴昔先尝。愚臣雅抱芹葵意,捧向君王夜未央。”则将东方朔的良苦用心比作杜甫劝谏唐玄宗的《美芹十论》。而涂天相的《酒香山》:“千载付一笑,玩弄等孩孺。岂知谐谑中,片言生主悟。古人重讽谏,东方乃其庶。”借古劝世,告诫当权者要重视讽谏,兼听则明。它给君山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一统志》也记叙了君山仙酒的故事:“唐咸通中,王廓自荆渚将过洞庭,泊舟君山下,登山而行,见石洼中有酒,掬而饮之,陶然以醉,自此无疾,渐厌五谷。后看《仙经》云:‘君山有仙酒,饮之升仙。’廓所遇者此酒也。”东方朔也罢,王廓也罢,均已“荒冢一堆草没了”,而这些传说却给君山的自然美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酒香亭始建年代无考。明隆庆《岳州府志》载:“酒香亭,在君山。”后府县志皆有此记叙。见于诗文,明代张元汴(—)的《巴陵游览记》载:“轩辕台……折而左为酒香亭。僧言汉武帝得仙酒于此,至今春时尚闻酒香。”又明代葛昆《君山纪游》咏道:“酒香山上有茅亭,东朔传闻事杳冥。”帅登《酒香亭》诗:“荒经无松菊,颓垣漏水乡”等等。可知在明代亭已几经兴废。

今日的酒香亭是年重建于原址,为砖木结构的方形小亭,占地31.36平方米,高6米,覆以青瓦,掩映于鸟语花香的绿树丛中,古香古色,亦颇雅致。

作者简介

陈湘沅,笔名陈湘源,男,年出生,湖南湘阴人。文博副研究馆员。岳阳市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文史委员,湖南省戏剧家协会、考古学会会员。年从艺,工生行兼三花。曾任岳阳巴陵戏剧团团长兼编导。著有《岳阳说古》《千古名城岳阳解谜》《岳阳历史文化论争集》《解读岳阳楼》《巴陵戏史稿》等11部;发表各类文章多篇;有多篇(部)作品获国家、省、市奖。

年12月19日配图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