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介绍 >> 正文 >> 正文

这个拖油瓶的一句话流传至今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2/10/13
范仲淹志在黎庶非徒在庙堂也

我相信没有几个人没有听过这句话,不会背诵这句话的。这句话是什么呢?那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你还真猜对了,这句话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名诗词大家范仲淹说得。

可是你知道吗?就是这位堂堂的参知政事,就是这位让“西夏闻之惊破胆”的范仲淹,一直是个“拖油瓶”,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带犊子”。

一直到范母辞世,范仲淹依制回乡为母丁忧,才得以上表“官家”,也就是皇帝,请求认祖归宗,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

范仲淹所处的时代,宋仁宗主张以孝治国。说起范仲淹的童年,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这就是“官家”宋仁宗

范仲淹出生在姑苏吴县范氏,如果向上追溯,他的祖先曾经作过唐朝的宰相。名唤范履冰,其意处世“如履薄冰”。

范履冰为官刚直不阿,曾被授门下侍郎,迁吏部侍郎,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因酷吏迫害致死,唐中宗时追赠左仆射。

范仲淹之父叫做范墉,历仕吴越所属武德武信武宁三军节度、掌书记、赐绯,初赠尚书、刑部郎中、太子少师,加赠太子太师、累赠太师、周国公,后入赵宋为武宁军节度使。范墉在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的时候辞世,那时范仲淹才两岁成了孤儿。按照《范氏家乘》中苏州范氏总谱记载,范仲淹系庶出,其母谢氏是范墉的侧室,范墉辞世后生活所迫改嫁山东长山(现在山东邹平)朱文瀚,范仲淹于是更名朱说yue四声。

因为朱文翰已经有初氏,并且生有儿子,是故谢氏犹为侧室。

范仲淹从清苦生活中长大的,于是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他看到继父和初氏所生的哥哥们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看不下去,说了几句,兄弟两个争论起来。哥哥说,我花的是我们朱家的钱,你一个跟着娘过来的外姓孩子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于是范仲淹才知道本姓范,于是发愤苦读,终于在公元年,以“朱说”之名,中乙科第九十七名,成为进士。

据《范文正公年谱》,记载:“天禧元年丁巳,年二十九。迁文林郎,权集庆军节度推官,始复范姓。”

据曾巩《范仲淹传》云:“仲淹二岁丧父,而母改适长山朱氏,故从继父姓。大中祥符八年登进士第,曰朱说。后丧母,服除,始复其姓,而改今名。”范仲淹文武兼备,曾经和韩琦“屯田久守”,西夏闻风丧胆。他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时日不久触犯旧党。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64岁病故。

范仲淹被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曾应好友滕子京所请写过一篇《岳阳楼记》,在这篇文章中,他除了提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外,还提出了著名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千百年来众口相传,脍炙人口。

据曾巩《范仲淹传》云:“仲淹二岁丧父,而母改适长山朱氏,故从继父姓。大中祥符八年登进士第,曰朱说。后丧母,服除,始复其姓,而改今名。”范仲淹文武兼备,曾经和韩琦“屯田久守”,西夏闻风丧胆。他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时日不久触犯旧党。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64岁病故。

范仲淹被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曾应好友滕子京所请写过一篇《岳阳楼记》,在这篇文章中,他除了提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外,还提出了著名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千百年来众口相传,脍炙人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9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