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宋名臣范仲淹,大多数人会想起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的忧国忧民之心的提现。他抱玉怀瑾、克己奉公、气节自高的品质,值得无数人敬仰学习。
其实范仲淹的幼年非常不幸,两岁时父亲病逝,五岁时母亲因生活无依无靠,不得不改嫁朱姓人家,并给范仲淹改名“朱说”。少年范仲淹饱受生活之苦,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他想要做一些惠及天下百姓的事,实现救人或治国的理想抱负。
范仲淹在应天书院求学的时候,食不果腹,划粥断齑,在艰难的环境中砥砺品性,磨炼意志,培养出博大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他曾经写过一首明志诗《睢阳学舍书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范仲淹以孔子、颜回等自比,抒发自己济世安民的政治理想。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也就是年,26岁的范仲淹考中科举,步入仕途,少年做“良相”的理想得以实现。他坚持以道事君,敢于犯颜纳谏,一生遭到三次贬谪。
无论范仲淹受到如何不公正的待遇,他都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始终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鞭策和警示自己:即便被贬到三千里意外,依然会救天下万民。正如他在《依韵酬吴安道学士见寄》中所写:“岂辞云水三千里,犹济疮痍十万民”。
范仲淹关怀苍生温饱,家国天下,悲天悯人,品质高洁,深得百姓爱戴。欧阳修评价他:“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临财好施,意豁如也”。而范仲淹的确是一个所思所想皆为天下的人。
范仲淹第二次被贬睦洲之后,带着全家离京南下,坐船渡淮水时遇到大风,风急水深,小船险些颠翻,脱离险境后,船很快到了苏州。范仲淹以一颗细腻的心,观察江上船只,看到很多渔船在风浪中起伏不定,范仲淹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虽然只有二十个字,但却是他忧民之心的真实写照。全诗如下: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题解:
这首五言绝句的诗题是《江上渔者》,意思是江上捕鱼的人。如果说《岳阳楼记》是范仲淹以胸怀天下、忧虑民生的情怀写出的匡济国家的绝唱,那么,这首小诗就是他以博爱苍生、悲天悯人的大爱奏响的忧乐交加、患难同当的咏叹。
注释:
1.但:只。鲈鱼,一种肉嫩味美的鱼,上部青灰,下部灰白,背及背鳍有黑斑,巨口细鳞,吃鱼虾等,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江河口产卵,是一种味极鲜美的淡水鱼。苏州一带多有此类鱼种。
2.君:你。一叶舟,形容船小,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
3.出没:若隐若现。
赏析: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诗人把目光聚焦在江上以打鱼为生的这个特殊群体,他们捕鱼为生,虽然他们知道鲈鱼味道鲜美,但是他们自己并不舍得吃,而是买鱼维持生计。所以,很多人只看到江岸边人来人往,十分拥挤热闹,那是因为他们是来抢购刚刚捕获的新鲜鲈鱼。
渔者社会地位低下,工作又相对危险,风里来浪里去,满身鱼腥味,常常饱受歧视。而心怀天下苍生的范仲淹,恰好有机会向这样一群人投去自己悲悯的目光,这其实是诗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