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介绍 >> 正文 >> 正文

陈湘源解读宋代岳阳楼天下四绝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3/5/7

宋代院画岳阳楼图

滕子京庆历五年()重修的岳阳楼,于宋元丰二年()被火焚毁,时任岳州知州的郑民瞻又主持重修了岳阳楼,并撰《重建岳阳楼记》云:“庆历中,滕子京作而新之,时人以范记、苏书、邵篆与兹楼,号为‘天下四绝’。”不久,王辟之于绍圣二年()作《渑水燕谈录》云:“庆历中,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增修岳阳楼,属范文正公为记,苏子美书石,邵餗篆额,亦皆一时精笔,世谓之‘四绝’云。”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又云:“四绝碑,滕宗谅守岳,取岳阳楼古今赋咏刻石于上,范文正公为之记,苏舜钦子美书其丹,邵餗篆其首,时称四绝碑。”由此可知岳阳楼“四绝”由来远久,影响巨大。后世在岳阳的为政者,多有续“天下四绝”之盛事的想法,但由于不具备滕子京特殊的际遇和人际关系等条件而未能遂愿。对于岳阳楼宋代“天下四绝”,历来解读不一,特别是对滕子京列入“天下四绝”的主要原因和“邵篆”究竟是干什么没弄清楚,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与“四绝碑”的成因不甚了然。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度解读,以帮助人们较准确地了解岳阳楼文化。

滕子京修楼求记

滕子京画像

滕宗谅(—)字子京,河南南阳人(《岳阳市志》等书称其为“洛阳人”,然滕子京《岳阳楼诗集序》落款是“知岳州军州事、南阳滕宗谅谨序”,似应以其自叙为准)。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与范仲淹同举进士。庆历四年,贬谪巴陵。他在岳阳不仅扩建增修了“极宏丽”的岳阳楼,并创建碑廊,“不以官爵贵贱为升降,镵石置于南北二壁中”(滕子京《岳阳楼诗集序》)。更重要的是他驰书千里,请一代名相范仲淹写下了立意高远、文采斐然的《岳阳楼记》。历经千年,岳阳楼屡毁屡建达20多次,如果不是滕子京匠心独运,远见卓识,请范仲淹写下辉映千秋的《岳阳楼记》,很难想像岳阳楼能有今日的辉煌。

滕宗谅生性耿直,虽仕途坎坷,几经贬谪,但为“政尚宽易,孜孜风化,”“乐于为善”的初衷至死不变。他与范仲淹一起在泰州修过捍海堰,在西北戍边抵御西夏立过战功,也曾任过殿中丞、左司谏等职,并被范仲淹推荐为皇帝的“参谋”,享受过天章阁待制的殊荣。但终因倜傥自任,“忧民”犯谏,为政敌所陷,屡遭贬谪。他贬官最低至“池阳之榷酤”,专收酒税。而晚年的“谪守巴陵郡”则是在半年之内连续遭受的第三次贬谪。不管遭到怎样的挫折和打击,他总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命乐职,庶务毕葺”(范仲淹《滕君墓志铭》),“不以险夷自疑于时”(尹洙《岳州学记》)而恪尽职守。《岳阳楼记》中推崇的先忧后乐的“古仁人”,既是范仲淹和滕子京一生共同实践和追求的目标,也含有范仲淹对滕子京敢于任事的肯定和褒扬。这在范仲淹为他写的墓志铭等文中可以得到印证。滕子京一生,最高品级不过四品,最高职位不过环庆路经略招讨使,而在池州青阳九华山他的墓前,却赫然耸立着“宋名臣天章阁待制滕公神道”碑,这在我国古代的中级官员中恐怕也属罕见。

陈湘源著《解读岳阳楼》书影

滕子京写给范仲淹的《与范经略求记书》,在清人全祖望的《重葺〈岳阳楼志〉序》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滕公为安定先生高第,其才跅弛千古,读上范公之书以求此记,其词嶒峵鞺鞳,笔力浩大。世但知文正之记之工,足与少陵、襄阳之诗相配,而不知子京之书亦足与文正之记相配。”此说并非溢美之词。《与范经略求记书》不囿于泛泛的请托和情况介绍,而是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自己精辟独到的见解。它开章明义:“窃以为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四个衔接紧凑的排列句,层层递进,既对名山胜水修建楼亭予以赞许,又对能够传之久远的风景名胜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也提出了求记的原由。通过举例说明,他得出了东南楼观“须必崇复而不使隳斩者,盖由……当时名贤辈,各有记述,而取重于千古”的结论,亦确立了请范仲淹作记的理由。接着,在简述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后,便着重写自己未到岳阳之前及到此之后截然不同的感受,发出“恨向之(诗文)作者所得仅毫末尔”,或仅“粗标其大致”,“率无文字称记”的慨叹。面对重修后极宏丽的岳阳楼,他作了精彩的描述,形象的比喻:“所谓岳阳楼者,徒见夫屹然而踞,岈然而负,轩然而竦,伛然而顾,曾不若人具肢体而精神未见也,宁堪乎久焉?”这些话对范仲淹作记开阔思路,使徒“具肢体”的名楼著“精神”,似乎起了彰明较著的作用。

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时称一绝;而这篇文采飞扬,宏论侃侃的《与范经略求记书》,亦堪称绝作。但郑民瞻将“兹楼”归入“四绝”,主要还是因为“滕宗谅守岳,取岳阳楼古今赋咏刻石于上”。滕子京扩建碑廊的因由,在《与范经略求记书》中写得很清楚:“巴陵西跨城闉,揭飞观,署之曰:“岳阳楼”……自有唐以来文士编集中,无不载其声诗赋咏,与洞庭、君山率相表里。宗谅初诵其言,而疑且未信,谓作者夸说过矣。去秋以罪得兹郡,入境而疑与信俱释。及登楼,而恨向之作者所得仅毫末尔……自是日思以宏大隆显之,亦欲使久而不可废,则莫如文字。乃分命僚属……摘出登临寄咏,或古或律,歌咏并赋共七十八首,暨本朝大笔……之众作,榜于梁栋间。”滕子京在岳阳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着意弘扬岳阳楼文化。

滕子京为何要请范仲淹写记?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就是他俩交情很深,既是同榜进士,又是“忠孝相勖,悔吝相惩”(范仲淹《祭同年滕待制文》),政见相同,情趣相投的莫逆之交。几十年来,书信往返,诗歌互答,对范仲淹的人品文品都有很深入的了解。范仲淹为滕子京的母亲写过墓志铭,在滕子京逝世后又为其写过祭文和墓志铭。在这些文章中,把他俩的情谊和交游都生动细致记述。因为是知交,滕子京修好岳阳楼后请人作记,自然是非范仲淹这位“当时名贤辈”莫属。

滕子京从庆历三年九月至庆历四年二月,不到半年连遭3次贬谪,应该说是一件坏事。但因祸得福,成就了他一身推崇祖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光辉事业。能完成岳阳楼“天下四绝”的壮举,一是他遇上了岳阳楼需要大修,而他又深刻理解文化与名胜的重要关系;二是他有几个身怀绝艺的文坛高手,“江山也要文人捧”啊。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有这种难能可贵的高尚的文化意识。

陈湘源.11.27.配图发

作者简介

陈湘沅,笔名湘源,年3月出生,湖南湘阴人。文博副研究馆员。岳阳市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文史委员,湖南省戏剧家协会、考古学会会员。退休后仍被聘为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湖湘文化研究中心、岳阳市政协文史委研究员,岳阳楼-君山风景区、清华大学名城研究院《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订项目、中国美院岳阳王家河流域综合整治文化创意工程、岳阳市文广新局、湖南民院附小教改历史文化顾问,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顾问兼研究员,岳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岳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专家,岳舞台巴陵戏剧社社长,湖南理工学院、湖南民院、岳阳市旅游局导游培训客座教授,省级非遗项目《柳毅传书传说》“名师传艺”名师。

年从艺,工生行兼三花。曾任岳阳巴陵戏剧团团长兼编导,创作、改编剧本40多个;导戏20多个;任副主编主笔撰写《巴陵戏志》;为《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撰写条目60多条。年从事文物工作后,著有《岳阳说古》《漫话岳阳名胜》《千古名城岳阳解谜》《深度解读岳阳名胜古迹》《岳阳历史文化论争集》《解读岳阳楼》《君山说奇》《巴陵戏史稿》《洞庭名郡》《巴陵戏传统剧本选》《中国戏曲剧种全集·巴陵戏》等11部;合作撰著《岳阳名胜古迹》《君山志》《美丽岳阳》3部;联合主编《千年名邑》《巴陵戏丛谈》《岳阳传说故事》《岳阳故事会》《巴陵戏陈列室展板集锦》《岳州巴陵扇艺集锦》6部。参与编撰和编审《湖湘文化大辞典》《湖南省名胜辞典》《湖南大辞典》《岳阳市志》《君山志》《岳阳乡土教材》《岳阳发展简史》《滕子京与范仲淹》《瑰丽遗产》《忧乐名楼》等20多部。主笔撰写了《巴陵戏》《柳毅传书传说》《龟蛇酒》非遗保护项目的申报书。共发表各类文章多篇。有多篇(部)作品获国家三部(办)委、省、市奖。并获省文管会二等奖、省文化厅优秀个人,四次获市委、市政府记功,七次获省文物局优秀文物宣传员,及岳阳市优秀党员、文明市民、十佳“读书模范”等等。成就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政协委员风采录》《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湖南省名人志》《世界人物辞典》等数十种辞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