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在学生时代,对美好事物的想象都是语文课本给的。读时以为是束缚自己的粗布麻绳,回望发现皆是熠熠生辉的丝绸缎带,现在再来反复斟酌就觉得颇有韵味,跟随小编一起走进语文课本看看那些字字如金的句子和篇章。
下面这些语文课本中的金句和篇章你还记得吗?
语文课本中的金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现在想想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不随世俗,保持洁身自爱是多么的可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审慎的对待自己的环境,保持心态良好,你将无比强大!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花》
且行且珍惜。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似乎这是人们的通病,原本值得追忆的美好感情在当时却毫不在意,如今想起来,只留下一份惆怅与迷茫。
“尽吾志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而不得是一种常态,只要尽力而为就不用后悔了。
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章
《背影》节选
朱自清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成长的路上伴随着爱与离别。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子欲孝亲尚待,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秋天的怀念》节选
史铁生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当你看过那些在暴雨中,为了一单外卖,奋力狂奔的快递员;看过那位蹲在雪地里接活,一边泣不成声,一边吞咽着食物的父亲……
你才会相信:世间万物,没有什么能苦过生活。能够活着,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
《挑山工》节选
冯骥才
谈话更随便些了,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小时候为挑山工而感动,深知不论做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前进,步步踩实了往前走,总有到达目的地的一天。
长大后,我们往往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总想着最快最容易的获利方法,工作埋怨万分,却忘记了路是一步一步熬出来的。
《端午的鸭蛋》节选
汪曾祺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关于鸭蛋的描述让人馋的流口水,他回忆起家乡的鸭蛋,也回忆起了家乡,慢慢长大后才明白,童年的回忆有多珍贵。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年少不知文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
课本,即便在岁月中泛黄,却会一次次为我们还原出人生最本真的模样。
图文转自《河南卫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