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中文人圈子内,流传这清末民初湖南名士王闿运掌四川尊经书院的一则故事:某次,王与一学生交谈。王问:“近来读哪一家著作?”答:“读杜工部诗。”问:“你喜欢他哪一篇?”答:“《登岳阳楼》。”王又道:“年来听听。”学生徐徐念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韩坤日夜浮......”“停!”王高声道,“这不是杜诗嘛!”那学生惊诧万分,一时竟愣住了。王接着说:“往下念。”“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王又叫学生停念,说:“这才是杜诗嘛!”看到学生呆痴痴莫名所以的模样。王微笑着说:“我以为前四句不算杜诗,是因为那种诗句如李青莲、白乐天等人俱可为之,而后两句却是当时人所不能为者。此时的杜翁已日薄西山,于穷途末路中踽踽而行了,故能吟出如此绝唱。此其杜工部之所以为杜工部也。”那学生恍然悟出老师的用意,说:“先生,所谓诗穷而后工,就在于此吧?”王闿运点头称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