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没有去过岳阳楼,但一定背诵过《岳阳楼记》。作为流传千年的古文名篇,以其华丽、优美的辞藻和深远的意境,被选为高中语文课本的必背之文。
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58岁,历经了官场和人生,因此在文中有很深层次的人生哲理。
而能够写下这部名篇佳作,和他的好友藤子京有很大关系。当时,范仲淹因身体原因正调往邓州就职,正好收到好友滕子京的祝贺来信,信中附带了一幅岳阳楼图纸,希望他能为岳阳楼写一篇序文。
于是范仲淹看着图纸,在脑中想象这栋楼的恢弘景象,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很快写好了《岳阳楼记》。
尽管没有登临过岳阳楼,范仲淹写的这篇序文,看过的人都无不感叹:尤如身临其境。以至于后人在通读此文时,都理所当然认为范仲淹是参观岳阳楼后,才写下这篇游记。
许多文人曾写过描写岳阳楼的文章,却很少有超越范仲淹这篇的。文中掺杂的阅尽千帆的人生感悟,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厚重之感。
即便从古至今,范仲淹已经与《岳阳楼记》密不可分,却有一位80后知名作家张一一质疑,此文并给范仲淹所写,而是他的好友藤子京所著。而从他所列出的一些证据中,却有不少错漏之处。
范仲淹托名《岳阳楼记》,滕子京忍痛割爱
张一一首先认为,范仲淹并不曾去过岳阳楼,他写文参考了一些前人撰写的岳阳楼诗文,这不属于他的一手创作,因此说《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写的,这种说法不合理。
另外,张一一还猜测,范仲淹或许根本没有提笔写文,只是托名《岳阳楼记》,就像现在许多著名作家写序文一样,出版社会提供样稿,只需要借助作家的名字即可。送点小礼,就算是完成了署名交易。
此文写于庆历四年春,当时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郡。在张一一看来,藤子京之所以重修岳阳楼,是想要从建楼工程中捞一笔.
因为他在泾州担任知府期间,就有过贪污公款的行为。而在《岳阳楼记》的开篇,描写的藤子京却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廉洁官吏形象。
张一一觉得这篇文章是藤子京所著,是为了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让朝廷看到自己所创立的功绩。
因为这篇文章不适合用自己的名字发表,只好忍痛割爱给范仲淹,没想到此文千古留名,只能说是范仲淹捡了便宜。
先不说张一一提出的历史论据是否真实,光是他把范仲淹说成无知无能的小人,把滕子静描述成贪婪腐败的官吏,这点就足够讽刺的。
范仲淹作为北宋历史名家,经历过的官场沉浮,和人生百态,足以让他写出这种富含哲思的佳作。而滕子京曾被同期朝文学家王辟之赞誉为:治最为天下第一。
一生清廉,政绩颇丰。这样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到了张一一眼里,却成了贪官污吏。滕子京要知道后人如此看待他,估计会气得想从坟墓里跳出来打人。
能公开把历史真相颠倒黑白,估计只有张一一有这样乱说话的底气。那这张一一究竟是何许人也,敢公开质疑范仲淹?
80后青年作家,靠炒作博出名
你或许听过郭敬明、韩寒、唐家三少的名声,却可能不知道张一一是与这三位并肩为新四大才子的作家。
与其他靠作品名声大噪的作家不同,张一一这位80后青年作家靠的是炒作博出名。那些年,他曾经在各大媒体上评头论足,搜寻知名作家的语言错误,并大肆渲染。
在背后团队的推动下,他获得了名气,当时超越郭敬明成为中国网络财富榜上的第一名。
而让他彻底出名的事件,当属6年前他参加语文高考作文的笔试。
他写的一篇《从教八年没有得到职称的教师》作文,仅仅拿到了29分。对这个分数,张一一显得很不服气。
为了立证自己的文章水平,他当时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将国家告上了法庭。不得不说张一一的这波操作勇气可嘉,当时人民日报还赞扬了他的这种行为。
而对于这篇文章的判断,有人说立意新颖,内容素材丰富。也有人说这纯属作者的无病呻吟,丝毫没有结合现实发表观点。无论大家对这篇文章持何种观点,张一一想要出名的愿望算是达成了。
作为一名靠炒作出圈的作家,张一一不忘恪守本分,始终坚持文学创作。年,历经四年的蛰伏,张一一发表了名为《第三只眼看国人》的作品。
为了宣传这本新作,张一一提出,要是谁能在他的作品里找出一个错误,就奖励一千元。当时许多作家都参与到这场活动中,这其中反应最为迅速的当属山西大学教授白平。
短短时间内,他在这部作品中找到一百多个错误。为了捂紧自己的钱包,张一一当即否认作品中的错误。为此白平将张一一告上了法庭。
后来经过五年的拉扯,法院判断这本著作中存在18处知识性错误。尽管已经白纸黑字敲定,张一一始终不服判决,拒绝支付白平费用。
由此可见,张一一的赖皮功力也颇为深厚。公开做出的承诺,说推倒就推倒,对于他乱发言这件事也就可以理解了。只要脸皮厚,就不怕被骂。
张一一为了出名,质疑范仲淹的写作水准,对于古人的著作他当然敢说敢言,毕竟作者早已不在人世,无法跳出来反驳他。不仅如此,张一一甚至写了一篇《新岳阳楼记》,证明自己比范仲淹强。
张一一《新岳阳楼记》,水平如何
通读过这篇《新岳阳楼记》,整体上来看,这篇文章富含一定的文学功底。当然大多数人读过《岳阳楼记》之后,这篇文章会显得微不足道。
首先是创作的背景,范仲淹写这篇文章时,正是官场失意之时,文中包含了他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感情。
而张一一这篇《新岳阳楼记》就是一篇单纯的描述性文章,尽管辞藻也算是丰富,不过叙事平庸,没有真情实感,无法将文章推向一个新高度。
范仲淹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慷慨陈词,张一一笔下的立意却是不到岳阳楼,休夸中国游,听起就像是一句押韵的口号,显得贫乏且无力,没有范仲淹的大气之感。
从结构和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四字句式居多,其中还引用了不少名人名句,比如戎马关山,气蒸云梦,比较契合文章的风格,可见他在创作时,也花了不少心思。
不过读《新岳阳楼记》却没有一种真实感。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却能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和他把写景、叙事、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式有关。
张一一写的《新岳阳楼记》,大部分都是在描述景色,岳阳楼的结构,这些内容从任何一篇描述岳阳楼的文章中都能得知。
相比在岳阳出生的张一一,范仲淹似乎对岳阳楼的了解更加深刻。而张一一想要超越范仲淹,恐怕不是靠努力就可以做到的。
人的思想高度,以及历经的人世,都会反映在一个人的作品中。张一一确实是一位知名作家,却不是一个真诚的创作者。
他的所有心思没有用在写文章上,而是想方设法炒作让自己更出名。他的写作水平也许比普通人好,却无法和真正的作家相比较,尤其是像范仲淹这样的文人学士,张一一恐怕连他的一根脚趾头都够不到吧。
文/南宫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