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七律,诗人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锦江春色来天地2、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唐: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这首七古主要写的是诗人夜登金陵城西楼的所见所感。全诗以写眼前景起笔,而归结于对谢朓的钦佩,以即景抒怀的手法,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表达了作者对谢朓的崇敬和追慕之情。
白云映水摇空城3、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宋: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这首词上片即景抒情,下片叙事述怀,层次清晰,语意层层递进。全篇情景交融,物我两忘,体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感情悲壮苍凉,表达了词人对朝廷投降政策的无限愤慨。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4、安定城楼
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这首七律抒发了诗人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颈联两句写平生抱负,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5、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
宋:姜夔
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
这首词写秋日登彭氏小楼的情景。首二句泛写登楼所见所感,接着叹息自己为生计所迫,或寄人篱下,或辗转远游,过着不能自主的生活。后二句由感喟身世而转到怀人,并料想亲人也在惦念自己,双方情意绵绵,相互思念。全词以景含情,气氛凄冷;语言清新明快,篇幅虽小而情味深长。
6、考试毕登铨楼
宋:梅尧臣
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
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
这首七绝前两句写登楼所见,春云浓淡,刻画盎然早春景色,接着两句写柳梢尽黄,感叹时光流逝。全诗旋律明快,自然成章。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慰勉、欣喜的心态,但诗人览观盛世,也有一丝丝的忧世之感。
春云浓淡日微光7、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8、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首词通过不同的画面,形成今昔鲜明的对比,又利用短句,问语等形式,表现出强烈的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同时,刻画了一位以国事为己任,决心“北逾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土上版图的爱国形象。
花遮柳护,凤楼龙阁9、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故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黄河入海口10、登太白楼
明:王世贞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诗,诗中缅怀李白,对其文章、风采表示了极为崇敬的心情。直写李白的飘逸神姿,感叹楼仍在而大诗人李白之后无人可及。首联由太白楼起笔,遥想当年李白长啸登楼的豪放之举。颔联由此而畅想古今,表达了对李白的崇敬之情。颈联回到现实,以壮阔之笔描绘景色。尾联以委婉之言,抒发高士难求的情怀。全诗融会古今,感情深挚而蕴藉。
白云海色曙11、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此诗作于作者在太和令任上。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因此诗写在开朗空阔的背景下的忘怀得失的“快”意,终因知音难觅而产生归欤之思。全诗先叙事,再写景,一气贯注,波荡生姿,结以弄笛盟鸥,余韵无穷,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被评论家们认定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澄江一道月分明12、念奴娇登多景楼
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疆场。
词人登上镇江多景楼,眺望长江对岸,慨叹此处形势正宜出兵北伐、一举收复失地,并非仅作为防御胡人南侵的天然屏障而已,可惜古今却无人能识。全词议论精辟,笔力挺拔,大有雄视一世的英雄气概。
多景楼13、春日登楼怀归
宋: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句“聊”字表明其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后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一“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孤舟尽日横14、秋晚登城北楼
宋: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这首七律主要写诗人登城所见所想。首联叙出游地点、时间及感受,点明题旨。颔联抒写自己远望烽火、仰观雁阵所兴起的失地之愁。颈联由失地而想到国家的命运与自身的遭际。尾联写自己对“横槊赋诗”往事的追忆和壮志难酬的悲哀痛苦。此诗以诗人之“愁”"贯穿全篇,感情激愤,意想沉痛。
两行雁带杜陵秋15、登楼寄王卿
唐: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前两句略露心迹,后两句描述目中所见的凄凉景象。这首诗先抒情,后写登览所见之景,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空灵而深婉,颇有诗味。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