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契《周易·系辞下》中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百官以治,万民以察。”于是有了汉字的起源。汉字是全世界使用时间最长的没有断层的文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它的书写结构甚至可以当作艺术品和谜语来使用,这在世界文字中都是非常罕见的。
在泰山上曾有一处摩崖石刻,因为其奇特的内容而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深深吸引了一些来华日本学者的目光。
这一神秘的石刻是位于泰山万仙楼北侧盘路之西,上书只有简简单单“虫二”二字。是清光绪二十五年才子刘廷桂题镌的,是泰山七十二景之一。
即使是对中国文化颇有研究的日本学者们看了,也表示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从字面上看这两个字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内涵。后学者们带着满肚子疑问下了山,直到年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登临泰山,看到石刻上的“虫二”二字,略加思索,不由得笑了起来,道:“此为‘风月无边’是也。”身边众人又仔细看了看这两个字,这才恍然大悟。只不过是古人的一个文字游戏罢了。中国人含蓄,不愿轻易说“风月”,于是就出了这么一个有趣的字谜,也是对于泰山风景的赞美。
相传杭州就有乾隆皇御笔“二”。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即是清乾隆手书之“虫二”。湖心亭是一层二檐四面厅形制,金黄琉璃瓦屋顶。昔人诗云:“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夜游湖心亭,被美景吸引,便题下了“虫二”二字,寓意“风月无边”。
更早的传说跟李白有关。湖南岳阳楼三楼,有东西两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书”。《巴陵胜状》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岳阳楼三楼的木壁上,本来曾有三个隐约可见的字迹:一、虫、二。人们一直不解其义。后来李白游岳阳楼,看出这是一副字谜对联,即“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并当即写下了这副对联。此事仍是传说,穿凿附会的痕迹明显。不过,李白到过岳阳楼倒是确有其事,有李白自己的诗为证。李白有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云: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有文字“虫二”记载的说法也不少。唐伯虎题妓湘英家扁云:“风月无边”。暗指男女风月之情。祝枝山见之曰:“此嘲汝辈为虫二也。“此处“虫二”非上面所讲的“風月无边”,在此不多瑣述。
这些传说,无论真假,都非常美好。不仅体现文人墨客的风流,也体现汉字大精深,原本“虫二”这两个没有什么含义的字,经文人演绎成如此绝美的“風月无边”的词语。
其实,宋朱熹《六先生画像赞.濂溪先生》:《书不尽言,图不尽意,風月无边,庭草交翠。》已提到“風月无边”了。它泛指美好的它色。引申为人格高尚,胸怀洒落。
魯迅先生说过,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汉字承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凝结了中华民族的聰明智慧。上述的拆字谜只是沦海一粟。拆解汉字,道悟人生真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