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十八坡人
1.翻译策略:学会“踩点”翻译。
2.理解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
标准:信、达、雅。
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留、补、删,换、调、贯
“踩点”翻译。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
1.着眼学生,瞄准高考,有的放矢,解决实际问题。
2.明确目标,一课一得。
3.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以学生学会、会学为目标。
4.以多元理论为指导,赏识学生,鼓励学生。
1.翻译策略:学会“踩点”翻译。
2.理解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
标准:信、达、雅。
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留、补、删,换、调、贯
1.学会“踩点”翻译。
2.理解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并能运用相应的方法会翻译浅显的课外文言文。
高三学生对文言文翻译有一定的基础,但从前三次质量检测考情来看,分数偏低,得分率为30℅左右。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读不懂文章,不能理解,就不能翻译;原因在于阅读量少,积累不够。二是不懂必要的翻译常识,没有真正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踩点”翻译意识不强。需要讲一讲翻译常识,使同学们能够熟练翻译,规范翻译。
1课时
讲练结合,精讲细练。
导入:多年以来,高考文言文翻译备受出题人青睐,两道小题,共计10分,题型高度固定。估计年高考肯定会有。同学们对文言文翻译有一定的基础,但从前三次质量检测考情来看,分数偏低,得分率为30℅左右。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读不懂文章,不能理解,就不能翻译;原因在于阅读量少,积累不够。二是不懂必要的翻译常识,没有真正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踩点”翻译意识不强。今天,我们讲一讲翻译常识,使同学们能够熟练翻译,规范翻译。取得好的成绩。
一、翻译策略:学会“踩点”翻译。
展示:高考文言文翻译评分细则:按点赋分
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课标全国卷Ⅰ语文(陕西卷)
原文:孙傅,……(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5分)
我只知道我的君主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己,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帝”(称帝,主宰)1分;“苟”(如果,假使)1分,“死之”(为……而死,因此自尽,以死报国)1分:句意:“吾唯知……尔”,1分;“立异姓,吾当死之”,1分;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5分)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不吾索”(没有点名要我,没有索要我),1分;”面责”(当面指责,面对面斥责),1分;“庶或”(或许,可能),1分;句意:答对任两句1分,四句2分。
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课标全国卷Ⅱ语文(陕西卷)
原文:陈登云,……(《明史·陈登云传》)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jǔyǔ],多不能安其身。(5分)
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胜,禁得住,1分;安,安身,1分;龃龉,抵触,排挤,1分。译出大意给2分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dàn]泽中雁矢,囊[náng]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5分)
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啖,吃,1分;矢,通“屎”,此处指雁粪,1分;囊,名词作动词,用袋装,1分。译出大意给2分。
小结:文言文“踩点”翻译
1.重点翻译“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虽为考查句子翻译,实为考查字词与句式翻译。是按点赋分的。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2.得分点有:
(1)重要的文言实词(个。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
(3)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
(4)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二、我班文言文翻译答题考场样卷分析
例1:西飞一中~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文言文翻译答题情况分析(-10-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左冯[píng]翊[yì]以霸入财为官,不暑右职,使领郡钱谷计(5)
译文:左冯翊因为黄霸是捐财为官,不给他高职,让他负责掌管郡里的钱、谷出入工作。
得分点:“以”“右职”“领”各1份,语句通顺2分。
2.鳏[guān]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5分)
译文:郡中若有鳏寡孤独的人死了没钱安葬的,由乡吏上书报知,黄霸都能为他们分别妥善处理。
得分点:无以”“书言”“区处”各1分,语句通顺2分。
展示:考场样卷
答题情况分析:
得分:1+3+1+2+2+1=13平均:13÷6≈2.17得分率:13÷60≈21%结论:得分偏低
小结二:文言文翻译得分偏低的原因客观原因:
1.试题文本有一定难度。2.阅卷稍严。
主观原因:
1.没读懂文章----不理解,不会翻译。文言文阅读少,实词、虚词积累不够,文言句式不熟。2.专项训练少,“踩点”翻译意识不强。
三、翻译指导
1.文言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信:真实。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达:通达。要求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语言通畅,没有语病。
雅:典雅。侧重于译文本身的提炼,要求译文选用的词语比较考究,规范得体,简明优雅,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注: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文言翻译的原则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直译为主:对于大多数词句,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为辅: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词句,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注:高考重点考查直译能力。
3.文言翻译的方法
“六字”经:留、补、删,换、调、贯
①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
例:⒈赵惠文王十六年
⒉庐陵文天祥
⒊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②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偏义复词中无实意的一方等删去。
例:1.夫赵强而燕弱(发语词)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语气助词)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结构助词)
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停顿助词)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副词)
③换: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主要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例:1.至莫夜月明:到了晚上月亮明亮(单换双)
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古今异义)⒊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如同云一样(名作状)
小结:字字落实留删换
④调: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例:1.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苏轼《石钟山记》)
译文: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2.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劝学》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硬的筋骨。
4.“甚矣,汝之不惠。”应为:“汝之不惠,甚矣!”(主谓倒装《愚公移山》)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⑤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例:⒈沛公谓张良曰:“(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省略主语)
⒉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略谓语)
⒊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宾语)
⒋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介词)
⑥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贯”即“意译”。意译,既是一种翻译的原则,也是一种翻译的方法。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宜用意译。
例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黄发”和“垂髫”分别是老人和孩子的特征,借指老人和孩子)译文:老人和孩子一同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借代)
例2: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
译文:秦汉时的明月(依然高悬),
秦汉时的关隘(依然留存)。
例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婉曲、避讳)
例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用典)
直译:我活着应当掉脑袋,死后应当编草。
意译:我活着应当以不惜性命,死了应当报恩。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左传》:讲一个士大夫(魏颗)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而取胜;《续齐谐记·华阴黄雀》(杨宝):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也说“衔环结草”)
小结:文从句顺调补贯
四、总结:文言文翻译
1.策略:“踩点”翻译。
2.标准:信、达、雅。
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留、删、换、调、补、贯
五、课堂练习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先踩点,后翻译)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①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②”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③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④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四位同学板书)
①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③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教师讲评:先找得分点,再翻译)
展示参考答案
①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
②“孰与君少长?”
他与你相比,(年龄)谁长谁少?
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
⒉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一般的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苦,但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快乐,颜回多么贤德啊!(贫贱不能移)
⒊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藏丹的地方就有红色,藏漆的地方就有黑色,因此君子必须慎重选择和自己相处的人。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
“(所以说)跟善人一起,就像到了长满香花草的房子里,时间久了之后,也不觉得香了,因为已经与它同化。而跟不善的人一起,就如同走入出售鲍鱼的店里,时间久了,也不觉得臭了,因为也被它同化了。朱砂放的地方,往往会变成红色;而贮藏漆的地方,就变成了黑色。因此,君子必然谨慎地选择与自己在一起的人啊!”
4.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先踩点,后翻译)
(王冕)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
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王冕)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六、作业:归纳
1.古今词义词
2.词类活用
3.古汉语特殊句式
4.固定句式
七、谈谈我的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相信自己,梦想就在前方!
附:1.板书
高考文言文翻译
1.策略:“踩点”翻译。
2.标准:信、达、雅。
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留、删、换、调、补、贯
2.参考文献:踩点翻译:西安市新课程高考研讨会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