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草书、朱文印
.
艺术是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的实践活动,带有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多样性与发展性特点。艺术不是单一的认知、意识或者加工改造活动,而是由艺术创作者、欣赏者、艺术作品三者,连同三者各自在人类文化历史中不断发展生成的多种属性,组成的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
广义的艺术实践,或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存在于几乎所有人类实践之中,因为人们的行为与实践总是会倾向于自己对美的认知与选择。这样的行为倾向无所不在,因此让艺术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我们以审美在实践行为中所处的核心或从属地位,自觉与不自觉的状态来区分广义与狭义的典型艺术实践。
艺术,或称为典型的狭义艺术,是以审美表达和审美欣赏为目标的自觉实践,其最大目标就是创造出可供人们进行审美欣赏的艺术作品。围绕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欣赏活动,都是艺术的实践活动。
.
.
.
艺术不限于认识和反映自然,即便自然是一切人类文化与实践的起源与依据,艺术的出发点是美的表现与实践,创造美的艺术作品,欣赏美的艺术作品,构成艺术表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这种表达不是语言与数学的,是美感感知层面的表达与感受过程,有唯一性更有多变性。
唯一性是指作为客观存在事物的艺术作品的确定唯一性质,无论是艺术创作者还是艺术欣赏者,面对的都是同一个相同的艺术作品,创作完成的艺术作品就已经是一个关键艺术形象、结构基本固定不变的事物。
多变性是指对艺术作品的形象、结构、材质的认知,作品的感性体会、情感认知、文化解读,随着不同时代、文化、知识、经验、情绪等偶然情况而产生不同的认知体验,充满变数与不同。在唯一性与多变性之间,既有客观物质的不变属性,也有人类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属性,
.
.
.
困扰文学的最大问题,就是区分什么是文学的艺术。人类认知的第一步就是分辨事物,盘古破混沌开天地,用的不是斧子而是认知,思想认知对上下天地的分别是智慧的开始。面对混沌一片的事物,没有分辨就不会有认知。
将所有的文字文章都当做文学艺术,显然是与艺术一样将所有吃喝、穿戴、商业、娱乐都认作了艺术。文学与艺术相同的地方是,二者都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文化之中,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分辨,就必然会被各种似是而非的所谓艺术与文学搞昏头。而文学更大的问题在于直观形象表现为文字语言,带有太多的抽象性,这也是容易让人迷糊的地方。
语言文字是认知与思维的基础,以至于哲学思维中有语言分析流派,干脆将语言文字认作是哲学本身。但语言文字并不止于思维的符号,特别是中国象形文字,以及语言中的形容词语,语言也是有其感性形象的,而文学更是可以通过事物描写、情感记录、意境烘托塑造出比其它造型艺术更灵动丰富的艺术形象,这是诗意能够被称为各种艺术共同追求的原因。
.
.
.
作为日常工具的语言文字,当然具有广义艺术的特点,各种专著、工具书无论是哲学、历史、科学、医药、农业、工艺、技术、辞典、笔记、日记、书信等等,自然也具有广义艺术的特点,但显而易见的是它们有各自的功能,虽然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会考虑到美的需求,但美感不是主要的目的,这些只能算是广义的文学艺术。
我们要从美学和艺术专业来看待的文学艺术,必须是以审美欣赏为主要目的的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文学创作。明确这一点,我们就能专心研究文学的共性、特点、创作与学习方法,不必再被其它“修辞术”所干扰;也能据此来分辨以笔记、日记、书信为形式的文学,分辨以小说、诗歌、剧本为幌子的娱乐消遣与愚人闹剧。
我十分赞同朱光潜先生所说的“文学并不是任何人的专利,不要把文学看做高不可攀”。艺术与美同样不是任何人的专利,不要把艺术与美看的高不可攀,不要搞得好像王侯将相一般,非其种嗣门人不可为。东施效颦的名媛们还在苦心调整拿捏红酒杯的姿态时,昔日的帝国女王早已满把抓起来干杯了。越是内里空空的家伙,越是喜欢虚张声势装神弄鬼;越是言不及义,越是喜欢堆砌玄虚的词句,苛求无关紧要的表面细节;这是一种病,智商与思想空虚的病。
.
.
.
.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宋·黄庭坚
.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
.
.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