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早在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之前的二三百年,我国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李白和杜甫,先后登临岳阳楼,并各自赋诗一首。
他们二人登临的时间,相距不过九年。登楼时,李白五十八岁,杜甫也是五十八岁。两诗同样是借景抒情,同样带着强烈的个人风格。
李白的诗依旧带有夸张、奇崛的想象力,却仿佛什么没说;杜甫的诗仍然带着固有“家国天下”的情怀,却仿佛有万千心事,怎么也说不完。
值得一提的是,杜甫这一首登临诗,开头只用了十个字就写出洞庭湖乾坤颠倒,星海浮沉的壮阔之美,其想象力绝不输于李白。
一、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诗作意译: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面无限之风光,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开阔的洞庭湖。大雁把忧愁引向远方,山峦自天边衔出一轮明月。在楼上摆开宴席,仿佛是在云端举行盛会一样。
刚刚举起酒杯,天上就伸过来一只手。醉中游历岳阳楼,凉风鼓起我和夏十二的衣袖,两个人好像在跳舞一样。于是我们一边跳着舞,一边开心地回去休息了。
李白的这首诗,作于乾元二年(公元年)。两年之前,他因为曾在永王帐下为幕僚,差一点被判了死刑。
其实在当永王幕僚之前,李白和他的妻子宗氏二人,已经开始长期修道。从他的在公元年的诗作《独坐敬亭山》来看,他当时仿佛早把世事看淡了。
因此,后来他选择出山,很多人都对此表示无法理解。朝中只有杜甫同情他的遭遇,于是就写出了那首著名的《不见》。
杜甫在诗中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这就说明杜甫是认为,李白之前寻仙访道的行为,只是在麻痹自己。是“佯狂”,是假装的。
李白始终想在政治上一展抱负,所以不听妻子宗氏的劝告,投到了永王李璘的帐下,结果差一点丧命。后来侥幸不死,就被流放到夜郎。
乾元二年,因为遇到一场罕见的大干旱,朝廷大赦天下,李白被放还。乘船回江陵的途中与朋友夏十二登上岳阳楼,写了这一首诗。
在这首诗中,李白还是和年轻时一样,有着丰富、新颖的想象力。比如,岳阳楼上,有热情的大雁,帮他把“愁心”远远地引去天边,又有好客的山峦,殷情地替他“衔”来美丽的月轮。
他和夏十二饮宴的地方,好像是在白云之间。席间推杯换盏,那拿着酒的手,仿佛是从天上伸过来的一样。真是心情舒畅,快乐似神仙啊!
凉风吹来,鼓起他们的衣袖,把身上的晦气一扫而光。两个人就像两位天真的少年一样,一路跳着舞回去了。
五十八岁正是人生的暮年,刚刚死里逃生,见到了老朋友,普通人只恨不能痛哭一场啊!可是李白是谪仙人,他才不会痛哭。
所以我一直认为,李白“一辈子都是少年”。他写这首诗,只想表达自己当时快乐的心情。
二、杜甫的《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作意译:往昔就听说过洞庭湖和岳阳楼,如今登楼临水,才真正见识到洞庭水的壮观。浩瀚无垠的湖面,把东南面的吴国、楚国的一分为二,日月星辰就像是飘浮在湖水的上面一般。
离开家乡,很久没有收到亲戚朋友的来信了。如今我年纪老迈,身体多病,陪伴我的只有一条小船。关山以北至今还陷于战火之中,我凭栏遥望,想到这些就不禁涕泪满衣衫。
杜甫写这首诗时已五十八岁,距离他生命的终结,只有两年时间。他原来在成都投靠朋友严武,严武去世后,他于公元年来到重庆奉节一带,买了几十亩地,栽种水果和农作物。
此后,在近两年的时间当中,他一直都在拼命地写诗,而在此期间创作的诗歌,占到了如今他现存诗歌的三分之一。
大历三年(公元年),大概因为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杜甫不顾一切地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乘船从江陵到达公安,再转至岳阳。就在这个时候,他去游历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登上岳阳楼,眼前壮阔的景象,又激发出杜甫少年时代“至君尧舜上”的豪情。但转眼间,他忽然想到了自己目前真实的处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本来就已经让人很受不了。
再加上他年老多病,而家中的兄弟和从前的好友,都断了音讯。谁也不知道他会在这孤舟中死去,这是何等地令人绝望啊!
但是他并不怨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他又把思绪转向外界更广阔的天地中去。亲朋好友们没有信来,是因为北地边境上还在打仗。
此时此刻,国家尚未安定。惭愧的是,自己一把老骨头,只有在岳阳楼上依栏看风景,完全帮不上忙。想着想着,他的眼泪、鼻涕就一起流淌下来了。
这个时候,杜甫感到“活着,真的好苦啊”!少年时代发愿的时候,他总是把前途想得十分美好。但是直到暮年,他才知道那些不过是奢望。
不知道哪一位词评人曾经说过:杜甫其实不应该叫“诗圣”,他其实应该叫“情圣”。因为他的诗,总是充满了家国天下,赤子飘零的情怀,读来让人热泪滚滚。
说李白一辈子都是“少年”,其实杜甫何尝不是呢。他从年轻时代起就这么热血爱国,到死前都没有改变过。只不过他少年时代时,就显得有一些“少年老成”罢了。
结语
喜剧始终不如悲剧令人印象深刻,尽管李白写《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之前,曾经遭难,但是这首诗歌本身的基调是愉悦的,所以远不如杜甫的《登岳阳楼》让人印象深刻。
毕竟现代人少不可能有像李白一样的经历,但是像杜甫诗中这种,少年时候的梦想,中年以后被现实摧毁的体验,绝大多数人都有过。
杜甫与普通人不同的地方,是他从来都不会“点背怪社会”。或许他偶尔会奇怪一下,他的朋友为什么都不给他写信呢。
但是他会换位思考,他马上会想到:也不只是我一个人有苦,看看这国家,北面还在打仗呢。天下人才是真正的苦啊,于是他又开始为天下人落泪了。
杜甫具有的同情心与共情力,世所罕见。更加难得的是,无论颠沛流离,风霜雨雪,是他始终固守着这样的品性,直至生命终结。
公元年,杜甫在那条载着他游历过岳阳楼的小船上去世。他实践了自己生前的诺言,一辈子像葵藿一样,永远向阳而生。
他的肉体虽然离去了,但是他的精神却通过这些动人的诗歌,永久地回响在人间。
中国诗词短小而精悍,拥有这无穷无尽的力量
古人写诗最注重讲究“练字”。“练字”即诗人运用简练、生动、含蓄、优美的字词进行锤炼与搭配,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精妙,将诗人的情感刻画得更加入木三分。
很多父母让孩子学古诗,就是觉得古典文化里有太多的营养,能锻炼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等等。
读诗词既可以无形中培养一个人的气质;
同时也能增加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识
如今新教改的内容变动,也足以说明这一点。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
语文题目难度也在悄悄上升。
特别是古诗词的分量,增加51%
人人都在感叹,本来就不好背诵的古诗词
现在又增加了比例,以后古诗词学不好,会严重的为成绩拖后腿。
除此之外,对古诗词的考察,也不仅仅局限于诗词本身
还会继续延续到诗词的背景,诗人的生平等等的延伸知识
更加重视诗词整体的考察。
课本中的知识想要满足孩子的是完全不够的
而且课本中的诗词介绍比较无聊,孩子看不进去,有些地方也理解不了。
在这里向广大孩子、家长和热爱古诗词的朋友们推荐这套《中国诗词大会》,这套书可以对孩子进行古诗启蒙,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这本书对古诗的理解,来搞定语文题!
并且《中国诗词大会》正式与现行中小学通用《语文》课本接轨;教育部官方网站倾情推荐!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
融合了一百多位名师的翻译和考题预测。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语文题目难度也在悄悄上升。
这套书籍总结了考试所有常考的古诗文,并且标注了常考点以及常考题型。
书中详细梳理了大赛选手的答题,更精心润色了评委点评,将节目中的知识浅显、系统地凝结在书中,供喜爱节目、喜爱诗词的读者翻阅、梳理。此外,书中还添加了与每场主题相关的画作和同主题诗词拓展,可见古人留下的瑰宝,节目中展现的只是万分之一呢!
除了文化上的干货、硬货以外,董卿、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为书籍精心撰写的推荐语,众多节目打造者的良苦用心都收录书中,与读者分享诚意之作的诞生。
现在全套《中国诗词大会》8册只需99元,平均一本不到15元。
这是兼顾知识性、趣味性的诗词书,读者们不仅可以提升文化素养,也可用收录的题目自测对诗词掌握程度,将自己慢慢修炼成真正的诗词达人!
大家若想加深诗词知识,或者享受徜徉在古诗词中的美好,或者在接下来的第七季中大展身手,或者作为诗词积累,或者当作写诗启蒙,入手一套《中国诗词大会》全套8册的诗词大合集,都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哦!
一套在手,铭记心口,可以说以后在诗词的江湖里,是想咋走咋走!
如果你需要,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