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套《给孩子的名画启蒙》(衣食住行玩共5册)
它从衣、食、住、行、玩五大角度,去挖掘多幅中国古画里不为人知细节,再去和课本上的历史、语文知识结合。
比如出行,里面就有辞官归田的陶渊明,在飘荡的小舟上,微声吟诵语文书上的《归去来兮辞》,他要回家了。
讲到住宅,孩子会看到古代文人只住茅草屋,却仍乐得抚琴,明白《论语》里说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的高雅之风。
连选题、排版都是按着孩子至容易接受、学习的角度出发:
有图有真相有意境:策马扬鞭、江湖泛舟、亭台楼阁、竹篱茅舍、文会雅集、琴棋书画……一翻开它,眼睛就再没移开过,真的太美了。
排版简洁:没有铺满一整页的累赘文字,只有一小段段好玩文字,几分钟就能收获很多知识点!
精心设计的标题:让它和漫画一样接地气又抓人眼球,让孩子读完又想读。
书尾还有趣味活动页:用画笔描古建筑,还能涂色;按服饰装扮来猜猜谁是虢国夫人,让孩子边玩边将知识融会贯通。
随书还附赠小孩子都爱的五大主题贴纸、书签、名画插页,用来做手账笔记,或者把它装裱起来放在家里,日日滋养灵魂。
▲具体赠品不含相框,画作尺寸请以实物为准
难怪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读后大赞,第74届雨果奖得主郝景芳更感叹它将中国古画的美发挥到得淋漓尽致。
刚推出就得到很多赞美和推荐,刷屏不少家长朋友圈。
就连我都被种草,拿起一本看得津津有味,成人也可以当作入门读物来进行自我启蒙。
给孩子的名画启蒙(衣食住玩行共5册)
为什么给你推荐这套书?
这套书的创作团队十分强大:
由中信美术馆馆长曾孜荣领衔主编,艺术教育团队精心撰写,从文字、图片、编排足足打磨了3年。
曾孜荣先生的名头可谓响当当,曾任今日美术馆副馆长、《东方艺术》杂志主编、20多年来致力于中外艺术的策展、出版与教育工作。
他在网络课堂上开设的艺术专栏,一节课引来数万人实时观看!出版过多本艺术名画童书,在家长圈的口碑也炸裂式称赞,得到广泛传播和好评。
大多数文化精英家庭的书架上,都有一套他的书。
▲“每一次分享和讲解的过程中,我都能真切感受到,那些美丽的中国古诗文,如果配上好玩、有趣、长知识、有故事的中国画面之后,读者们(特别是孩子们)很容易看清楚、读明白,他们真会两眼放光……”
光是看这套书的函封就知道它有多专业。
多幅古画、多个历史故事,内容都参考了大量学术文献,确保正确无误,有据可循。
紧密贴合课本内容,专业性、准确度都有保障,沉甸甸的内容含金量。
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看,都有不同的体会:
2-5岁,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看古画,听大人讲故事。
6-12岁,孩子则可以独立欣赏,名画背后的历史和艺术故事,提前接轨课本。
13-18岁,则可以积累不少名人故事和美学素养,写作文时下笔如有神。
好书当然要分享,除了给自家孩子买一套,小河读者还可以享受专属优惠。原价元,生活馆只要元,比网站上真是划算太多了。
整套书内文用的是哑粉纸印刷,颜色柔和不刺眼;各种大开本高清古画,大气上档次。买给自己孩子、送亲戚朋友,都很体面。
这套《给孩子的名画启蒙:中国画里的衣食住行玩》,一共5大本,可谓精巧专业。
从书名就能看出,它的解读方式,比起那些单纯集成画册要特别得多!
▲跨越上下五千年,从商周秦汉至宋元明清,才选出多幅中国名画,当中还有不少中国传世名画。
衣、食、住、行、玩五大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述传世名画里蕴含的超多知识点:历史故事、诗词歌赋、地理风俗、人文知识……
四字成语“一言九鼎”里的“鼎”,古代是用来煮东西的,后来才逆袭成权力的象征,家里摆错了还违反国家礼规!(历史知识)
它又给孩子放大历史书上的《韩熙载夜宴图》,案桌上可是红如火,亮如晶的柿子,还讲述热闹宴会下的卧底监视。
一幅《明皇幸蜀图》,名字起得这么好听,内容竟然是画出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出逃跑去四川的场景?(历史知识)
《胡商遇盗》更是把一场发生在丝绸之路的打劫还原出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了关外没有故人,有的是很多天灾人祸,常常就回不来了。通过这幅画,孩子可以更加深刻地明白诗中的珍重之情。(文学知识)
不同身份穿着不同的衣服:劳动人民穿短衣窄袖、贵妇穿手工绣花长裙、锦衣卫穿飞鱼服,就连胡汉两族衣襟的左右都会不一样。(人文知识)
偶尔也有“调皮”的人:这两位汉族书生,竟是满族雍正、乾隆两父子在一起cosplay。阮籍还爱穿得袒胸露怀,表明自己向往自由梦想。(文学知识)
打开这本书,孩子会发现,现在那些穿着Polo衫打马球的人,其实都在玩唐玄宗玩腻了的把戏。(人文知识)
清朝还有“冬奥会”,八旗部队的子弟在冰上射箭,花样杂技溜冰,还有团队合作,特别炫酷。(人文知识)
乾隆命人画下的《四十景图》,还能让孩子在纸上一睹圆明园的秀丽辉煌。(历史知识)
别说孩子了,相信我们自己在学生时代,最怕见到“背诵全文”的字眼。
一篇多生词的长古文,没有画面,理解也不透彻,单纯死记硬背真的很痛苦。
这套书的内容就贴近中小学语文、历史、美术课本的必修课,搞的就是潜移默化的通识教育!
这可不是吹的,给大家举几个实例:
初中要学要背的《桃花源记》,就在明代四大画家之一的仇英笔下,在《从前的人怎么吃喝?》的第17页。
那些四字成语: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终于有了情节清晰、色彩鲜明的图像版,简直是“不足为外人道”的世外桃源。
《长恨歌》中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长生殿,便在华清宫中。
在《从前的人住什么房子?》里,一幅五代的《乞巧图》,就为还原这个爱情的纪念地。
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一幅《浔阳送别图》就直接将这几句话的画面直接呈现。
《清明上河图》《滕王阁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兰亭集序》《诗经》《论语》《赤壁赋》《红楼梦》《洛神赋》《左传》《赠汪伦》《醉中天》…….
一幕又一幕,举凡中国历史与文学的重要场景与时刻,都藏在这套书中。
课堂上看不懂的内容、以后中高考历史语文题目,只要读了这套书,就能信手拈来,简直就是一套古画题库!
小学生看可以提前学习,对于中学生完全是学习辅助资料,将来拉高不少分。
木心先生曾有言,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每一个小孩子的潜意识里都有对美的感知。但如果不进行审美能力的教育,去激活感知,那它就会逐渐变得迟钝,甚至泯灭。
这本书不只是专为知识点与课本而生,还在于它扩大了孩子的视野和提升美学素养。
多幅各朝各代的古画,四色全彩印刷,至大程度还原画面颜色和质感,美不胜收。
它们就像一扇扇门,跨过去,便进入了另一片时空。
在这里,唐代的捣衣声还在风中传送:
秉烛夜游的雅士,仍在与盛开的海棠花作伴
洛神的衣摆,在微风中轻轻飘荡
宋徽宗仍坐在松树下抚琴
它们历经千年,还是那样的灿烂精致,似有永恒的生命力。
拥有了这套书,便仿佛有了一座小小博物馆,遍览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名家名作,孩子审美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当孩子懂得欣赏美和艺术,就会拥有感知世界的能力,从此一朵花的绽放,一场雨的落下,一阵风的吹拂,都能创造出自己的幸福感。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有人说,艺术,从不接地气。但我认为,它该接近生活。
与其花上千的钱,带孩子去一趟迪士尼,玩过即忘;
还不如花上一顿饭的钱,去为孩子买下这座“中国艺术古画的博物馆”。
一天一幅名画,让成绩潜移默化地提升,让美进入生活,颐养书卷气。
给孩子的名画启蒙(衣食住玩行共5册)
原标题:《从古画中了解中国,这套书太棒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