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发展 >> 正文 >> 正文

杜甫的湘江绝唱落花时节又逢君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3/6/11

杜甫的湘江绝唱:落花时节又逢君

在长沙湘江边上西湖桥,有一座三层高的楼阁,是为纪念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而建,名为“杜甫江阁”。

长沙新建的仿唐式纪念建筑杜甫江阁陈先枢摄

杜甫(—),祖籍湖北襄阳,因流落剑南时,被剑南节度使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杜甫号称“诗圣”,善于运用格律,律诗写得极为严谨却又肆意自如;他一生坎坷,生活落魄,却常常忧虑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哀苦,留下了许多反映时事的诗篇。

杜甫画像

公元年(唐大历三年)秋天,杜甫在穷困潦倒中从四川来到湖南,准备投奔旧友,但因为遭遇意外,贫病交加的诗人在湖南度过了人生最后两个年头。从入湖南,到魂归湘江,杜甫作诗余首,与湖南结下了不解之缘。

杜甫是从洞庭湖进入湖南的。小船停靠岳阳时,杜甫带着家眷上了岸,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洞庭湖烟波浩渺、壮阔无垠,这宏伟壮丽的景象却让诗人联想到了自己这些年来凄凉的境遇,“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尽管自己已经年老多病无家可归,可是,国家的现状更让人担忧,关山以北的战争仍未止息,老百姓的生活苦难多灾,诗人不禁“凭轩涕泗流”。

离开岳阳后,杜甫逆湘江而上,就进入了长沙县境的乔口镇,写下了传颂千古的《入乔口》诗:“漠漠旧京远,迟迟归路赊。残年傍水国,落日对春华。树密早蜂乱,江泥轻燕斜。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

这首诗纪行、写景、抒怀,情景交融,唱叹有致,起承转合,自然浑成。快感与悲歌交织,近长沙而怀贾谊,伤怀古人的逝去,也伤怀自己的未来。在诗人的笔下,盈盈一江春水,灿灿两岸春光,并没有让诗人高兴起来。杜甫舟过湘夫人祠时,想到屈原对湘夫人吟唱,忍不住赞叹“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入乔口时,又想到贾谊与屈原相同的命运,又嗟叹“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杜甫是怀着凄凉哀伤的情感进入长沙的。

乔口镇三贤堂,祭祀屈原、贾谊和杜甫陈先枢摄

杜甫从乔口继续前行。一天午后,突发大风,杜甫在船中忽然见到左岸房舍密集,烟雾缭绕,经船夫打听,此处叫“铜官渚”,曾是楚国铸钱之地。杜甫连忙叫船夫系缆落帆,拄杖走向山野。当时正当春播季节,丘冈地上,这边一团团火,那边一洼洼水,农夫们正忙着水耕火溽。目睹此景,杜甫写下《铜官渚守风》。此诗写湘岸春耕前景物,诗风亲切自如,“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寥寥十字,给人们留下了千多年前潭州先民们勤劳耕作的场景。后人建有守风亭,刻此诗于亭内。

铜官镇守风亭遗址陈先枢摄

几经漂泊,小舟进入了长沙,杜甫嘱咐船夫绕过橘洲头,到河西古渡登岸,径直来游岳麓山。在古麓山寺前,杜甫发现一方巨碑——《麓山寺碑》,是阔别二十余年的故友李邕撰文并书写的。

麓山寺碑陈先枢摄

进入古寺殿堂,他又读到二十年前诗人宋之问的题壁诗,字迹清晰可辨,诗中的忧愤亦感同身受,这些引起了杜甫意外的惊喜与感慨。于是,他写下了《麓山道林二寺行》。其中云:“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诗人在写岳麓山的广阔视野,深藏林壑之中的麓山寺竟与几百里外的赤沙湖融成一体了。

麓山寺观音阁悬挂着杜甫诗联陈先枢摄

杜甫在长沙停留数天后,急着赶去衡州投奔好友韦之晋,韦之晋此时正担任衡州刺史。杜甫本想在韦之晋手下谋一份差事,但等他到了衡州才知道不久前韦之晋已调到潭州去了。杜甫转身又赶回长沙,谁知命运捉弄,韦之晋突然得了急病不治而亡了。国家不稳,湖南也不安宁,一天夜里,潭州发生了兵变,干戈动地,火光冲天,“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这使杜甫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

杜甫初到长沙时寄居舟中,船常停在南湖港。因而南湖港附近的长沙驿楼便成了杜甫送别友人的地方。杜甫两次送别刘判官,写下了“杜陵老翁秋系船,扶病相识长沙驿”的诗句。

后来杜甫租住在湘江边的一栋楼房里,他自称为“江阁”。杜甫《江阁卧病走笔》诗中有“客子庖厨薄,江楼枕席清”之句,把江阁的简陋、诗人的潦倒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段时间唯一值得杜甫欣喜的是,遇到了一位旧友、大音乐家李龟年。李龟年很擅长唱歌,因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爱而红极一时。杜甫年少时在洛阳多次听过李龟年的歌唱,没想到在长沙又能相遇,欣喜之下,杜甫写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首七绝:“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当年我经常在岐王和崔九公的家里见到你,在这些王侯府宅里听到你的歌声,现在正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落花的暮春季节我又再次遇到了你。

杜甫少年时期家境优越,才华出众,经常出入王公贵族的府邸,得以和李龟年相识,国盛民兴,诗歌相和,多么繁华热闹的景象。可如今,国家因战乱而转入衰落,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自己也晚景凄凉,前途未卜,春天快要过去了,花也要落下了,国家和人又莫不如此呢。短短四句,却概括了几十年的时代沧桑和人生巨变。

告别旧友,杜甫抱着最后的希望去投奔郴州的舅父,可还未到郴州又突然改变南下郴州的计划,掉头北归。可能这是诗人思乡心切,是一日不如一日的身体让他预感人生大幕将落,于是期望回家落叶归根。可是,还没来得及赶回家乡,诗人就病逝在湘江的一叶孤舟上。民间传说,杜甫是吃了腐败变质的牛肉,食物中毒而亡。葬于衡州耒阳,另说葬于岳州平江,因而湖南有了两座杜甫墓。(陈先枢)

衡阳耒阳市杜甫墓陈先枢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0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