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国家AAAAA风景名胜/湖南岳阳/
词.[临江仙.登岳阳楼]
伫望碧楼金字卷,横天风雨春秋。洞庭万里故人休。厉风归雁水,霞落岳阳楼。若有诗圣依旧在,拍肩相问何忧。与君为国为民愁,凭栏两鬓雪,壮志未能酬。
本文作者拍摄岳阳楼,承载中华文化的辉煌楼阁。我们一行摄影大神已经来到湖南洞庭湖边岳阳楼脚下。它不仅仅是一座楼,而是一个古建筑群,始建汉代。入口大门上四个大字“巴陵胜状”。岳阳城脚下是八百里洞庭湖,北邻滚滚长江。
“巴陵胜状”什么意思?李老师有点蒙圈。“岳阳古称巴陵,巴陵美好形状的意思”我纯属即兴理解。
进的大门是五座历史上岳阳楼的缩小建筑,有水环绕,一座座立在小岛上。唐朝的岳阳楼最为简单,只有两层。宋代和清代的岳阳楼已经接近现在的规模。据介绍,数米高的历代岳阳楼,都是根据历史文记载建造的,包括匾额都还原真实。一座湖边楼阁,毁建无数,历经多年依然原址原貌,巍然屹立,绝非等闲之辈。也为此成为历史最悠久的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之首。
本文作者拍摄接下来是岳阳楼诗词碑廊,那些有力的草书,是历代文人情操的写照。都是著名大神,白居易、李商隐、范仲淹、李白、杜甫,如雷贯耳。都觉得来这里不是旅行,而是进入一处圣殿。
又经过“江上风清,北通巫峡”牌坊,经过“三醉亭”、经过双圣祠,金黄琉璃瓦的岳阳楼就在眼前了。岳阳楼含台基四层,纯木结构,巨大飞檐,两侧各有一个蓝色琉璃瓦的配亭,“望仙阁”与“仙梅亭”,也是飞檐四腾,与岳阳楼相互辉映,金碧辉煌。
本文作者拍摄据讲解员介绍,岳阳楼三个大字匾额是郭沫若的手笔,没有落款是因为当年岳阳楼管理处请郭沫若写岳阳楼匾额,郭沫若写了10幅装进信封供挑选,结果管理处10幅都没看中,而是看中了信封上“岳阳楼管理处收”中的岳阳楼三个字。也就是现在高悬在岳阳楼上的,不知道要流传多少代人的“岳阳楼”三个大字巨匾,金丝楠木制作,5.12米长,1.34米宽。
本文作者拍摄一层迎面就是著名的范仲淹《岳阳楼记》雕屏,岳阳楼记因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著名天下。黑底绿字,左右大小楹联不同凡响。介绍完才说这一幅雕屏是赝品,真迹在二楼。无限崇敬,还在激动中,突然说是假的,还真的接受不了。为什么是假的?讲解员还在继续。
为什么假的会供奉在这里?原来这雕屏发生过历史事件。清朝乾隆8年(年)岳阳知府黄凝道主持修建岳阳楼,请著名书法家和雕刻家用紫檀木把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书写雕刻一组雕屏,悬挂于岳阳楼内。多年后,清朝咸丰年间(约年)岳阳的一位县令,派心腹秘密临摹复制岳阳楼内的《岳阳楼记》雕屏,偷梁换柱。把真迹隐藏起来。趁调离岳阳之际,装船运回老家。途中翻船洞庭湖,一家死亡。《岳阳楼记》12块雕屏后来被渔民发现,拖回家当木板晾晒,被当地文人吴敏树看见,惊呼:“哎呀,不得了啦,这不是岳阳楼里大书法家张照写的《岳阳楼记》吗!”知道事出蹊跷,并没声张,用银子把12块雕屏买下,并把其中被磨掉的两个字补上。
本文作者拍摄吴敏树非常重视这一宝物,临终时一再嘱咐后代,等到天下太平,一定要将雕屏送上岳阳楼。就这样岳阳楼内一直悬挂赝品《岳阳楼记》雕屏。60多年后,皇帝早已不存在了,国家出现大总统,湖南地面似有盛世,岳阳县整修岳阳楼,吴敏树子孙献出《岳阳楼记》雕屏真迹。岳阳县府颁发奖金,将真迹悬挂于2楼,一楼的赝品也没动。“文革”时期,当地百姓把两幅雕屏刷上白灰,写上“毛主席万岁”,又躲过“红卫兵”一劫。
本文作者拍摄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就站在这幅赝品脚下,依然气势恢宏,虽然是赝品,也已经是珍贵文物。2楼《岳阳楼记》雕屏真迹更加胜出一筹,当年修补文字的痕迹依然存在。两侧重重楹联,无不惊天动地。诸如李白的“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八百里长天一览,湖边风月最宜秋;十五年旧地重游,云外神仙应识我”。毛泽东手书杜甫的诗句悬挂于3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又有谁知道,当年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流落巴陵,穷困潦倒了。就这样杜甫还为国家边疆的战争而悲伤。
整座岳阳楼,诗也,儒也,吏也,仙也,前不见古人。我没有怆然涕下,我恨不得给他们跪下,这些中华文化不朽的大仙们!
本文作者拍摄我轻轻推开岳阳楼的三楼木窗,洞庭湖水似破窗涌入,烟波浩渺,岸边游船并列停泊,日暮无人。
岳阳楼并不高,但是在世人心目中地位显赫,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记住的不是那些金戈铁马的将军,而是那些传承中国文化的大儒,正是有了范仲淹、李白、白居易、杜甫等人的诗篇,才让岳阳楼如此著名。
本文作者拍摄在岳阳楼的后面不远,是“小乔之墓”,墓碑上只有这四个字,旁边是苏轼的诗句碑刻“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唐代杜牧曾有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据说当年这里是三国周瑜的一处花园,妻子小乔死后就葬在这里了。如果这座墓地是真实的,年代一点不亚于岳阳楼。
游览路线在这里从另一侧返回,又经过“怀甫亭”、“岳阳门”、“天边月白,南极潇湘”牌坊,向湖边看去,上下竟有三层道路。亭台楼阁,殿堂回廊,文物展览,书籍出售,处处彰显岳阳楼浓郁文化。
看介绍,岳阳楼自宋代开始就高大雄伟,一定是宋代的鼎盛文化附加于此楼了。清代的岳阳楼,已经近似于现代。当今的岳阳楼最为雄伟辉煌,盔顶飞檐的特征最为鲜明,附加的周围设施及文化元素最为全面,尤其是近年来在岳阳楼入口对面,又扩展了新的岳阳楼文化建筑园区。
岳阳楼高23米,立在洞庭湖岸边岳阳城,代表着中国文人的崇高人格,为此无数先贤前赴后继,让它永不倒下!
走出岳阳楼,日落洞庭湖。
文/张景珍/10/23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