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浪挺火。
湖南,放在中国历史上,就是典型的后浪。
先讲个故事。
破天荒,大家都熟吧?
宋朝《北梦琐言》记载:
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
意思是湖南湖北两地选送的才子们,基本难以考中进士,长沙人刘蜕进士及第,被称为破天荒的第一遭。
实际上,有两点需要明确。
其一是,唐朝的进士,真的很难考。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
明经科易考,三十岁就算老家伙了;进士科难考,五十岁能中,都很牛逼。
中了进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京都里那些身姿绰约的妹子们,都会打听着,谁认识他呀,有婚约没?老婆厉不厉害?愿不愿金屋藏娇啊……
(唐朝美女剧照)因为当时科举刚刚起步,门槛很高。如李白等人,多是把自己写的诗文投给成名人物、朝廷大员,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以进入官场。
其二是,刘蜕其实并非荆州的第一个进士。但整体而言,两湖地区进士确实不多。
湖南人真正出头,还得到了19世纪中期以后,以曾国藩的崛起为标志,从此湘人进入开挂模式。
年进长沙大学——那时还是专科,现在是本科长沙学院——入口便有黄永玉所书的校训碑,再往前,快到食堂,路左亦有一碑,上面写着八个字——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当时以为,只是一句好听的话而已。后来才晓得,这是年,经过广泛征集,投票选出的长沙精神,后来亦泛化为湖南精神。
有人要讲了,你这八个字,哪里不能讲?
我江浙人也能讲啊,难道什么事我们不敢冲?
我川渝人也能讲啊,我们也不怕辣敢向前啊!
对,看起来似乎是这样,但,若将其来源讲清,就知道,简简单单两个词,也并非处处都能靠得上。
心忧天下,一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更重要的出处,则在左宗棠少年时的一副对联: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敢为人先,虽然出自《道德经》,实际上,更是近代湘人所做的事的高度概括。
近代湘人之兴,起自曾国藩以丁忧之身而建团练,在此基础上成立湘军。初期屡战屡败,却百折不挠,屡败屡战,终成劲旅。至有无湘不成军之俗话,影响中国历史百余年。
(曾国藩)左宗棠起自湘军,平定西北,便是当年的韶山杨林,乡野之地,竟然也因他而出了好几个总兵级的人物。
更不要说二人忧中西之差距,知时代之潮流,掀起了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彻底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晓得原来外面那般精彩,如果不思进取,不听真言,沉湎在以前的成就里,还会挨打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说出来可真不简单啊。要让一个几千年当惯了上国的国家,承认自己不如人,承认该向蛮夷学习,该是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激烈碰撞啊。
何况,大量守旧者,根本看不得任何变动,不断给他们使绊子呢。
由是可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他们,使得清朝大地,到处架起电线,工厂冒起浓烟,火车呜鸣前进,学生群起留洋,耗费了多少心力?
不过三十年,清朝俨然有中兴之象,但因为只学科技,不变制度,终在与明治维新中迅速崛起的日本的战争中,一败涂地,湘军的底子,差不多都打光了。
但这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沉沦。
但湖南人显然没有。
当朝廷终于知道,光学技术是没用的,还得有最先进的制度,于是,开始了变法。
(洋务运动)虽好事不长久,谭嗣同却愿以血荐轩辕,能逃而不逃,要当中国为变法流血者第一人,真可谓豪气干云。
再后来,无论是新学,还是立宪,湖南人都不落人后,冲锋在前。
在往后的事,大家就更熟悉了,不必细言。
一句话,虽然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似乎有点泛泛而谈,但仔细想想,湖南人确实当得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