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发展 >> 正文 >> 正文

清平乐背诵天团很牛,李清照却用几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4/8/6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81/
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让很多古典文学爱好者过足了瘾,甚至发明了一个颇为有趣的词叫“背诵天团”。说实话,这个叫法确实还挺贴切。咱们背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背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背过苏轼的《念奴娇》、《水调歌头》,还有人背过晏殊的《浣溪沙》,这几位确实个个都是不简单的人物。“背诵天团”这么牛,按一般人的观点,想来两宋文坛的后辈们对他们也只能有仰望的份了。事实上,这种观点基本也是正确的,对欧阳修、晏殊、苏轼、范仲淹,后世文人墨客确实都是高度评价的,只是这些文人墨客不包括才女李清照。至今笔者仍想不明白,为何李清照要叫板这几位?要知道说起来,李清照和这几位多少还有点关系。李清照的爹名叫李格非,曾拜在苏轼门下。而据文史专家们考证,李清照的母亲王氏很可能就是王拱辰的孙女,而王拱辰则与欧阳修是连襟。虽然沾亲带故的,但李清照却还是用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叫板了他们,这篇文章名叫《词论》。这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李清照写它的目的是为了阐述自己的词作观点,为了让文章更有说服力,她便顺带着就把这几位前辈都批了一通。我们来看看她说得没有道理: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这段文字中出现了几个人物:晏殊、欧阳修、苏轼,算得上是欲抑先扬的典范。这段话翻译出来的意思是:这些巨匠们学问如天人,个个都有才,按道理来说填词应该就像到海里拿瓢取水一样简单。但他们写出来的词作,却都是不加雕饰的诗作,连词的音律都不协调,这是为何?其实客观地说,这三位都是北宋词坛的前辈,他们的词作在音律方面确实不能说是十全十美,但这是可以理解的。北宋婉约词受柳永影响比较大,这在欧阳修和晏殊的词作中都看得出来,苏轼早期的词作也有模仿痕迹。后来苏轼开始尝试豪放词,写出了《江城子·密州出猎》(即: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后,很是得意,还专门写信向朋友炫耀。但在婉约词领域,这三位其实都没有达到李清照《声声慢》等词作的音律高度。除了这段文字,李清照在此文中还毫不避言地指出了王安石、晏几道、秦观、曾巩等人的毛病,而且基本上都切中了要害。按当时的观点来说,李清照这样的叫板其实是大胆,她指出了如今这些被我们称为“背诵天团”的才子们词作上瑕疵,让大家知道其实他们也不是完美的。但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李清照在《词论》中没有批范仲淹,这或许是因为范文正公的人品李清照确实很欣赏。然而,李清照却用另一种方式默默地和范仲淹比了次高下。范仲淹有一首经典词作,名叫《御街行·秋日怀旧》,水平很高,备受推崇。李清照将它的最后一句随手一改,写成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首词:从意境到遣词本身,以及最后落笔处的相似度,大家一看就知道这确实是在模仿。而且就水准来说,李清照的《一剪梅》显然更有水平,知名度也更高。同样,当年欧阳修写过一首《蝶恋花》,其中很有名气的一句“庭院深深深几许”被李清照看中了,于是直接拿来一用,写出了《临江仙》。大家也来看看这两首词的对比:这两首词,个人觉得欧阳修的作品,无论是意境还是遣词,水平都是更高的。李清照《词论》中的观点到底有没有道理,个人觉得是见仁见智的事。但笔者想说的是,晏殊、欧阳修、苏轼、范仲淹、王安石等人都是朝堂臣子,其中还有几位是宰相,而李清照不过就是一位深闺女子,其丈夫赵明诚的官阶和名气跟这几位都是没法比的。可是,李清照就是敢这么做,这一方面说明了李清照的霸气,她的胆识确实非一般才女能比;另一方面,也可见两宋文坛的开明之风,哪怕你是名满天下的文坛巨匠,也一样要接受他人的批评,这或许就是宋词能走上巅峰的原因,不是吗?欢迎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