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意为何成为千古名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4/12/2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震烁古今的千古名篇,在我国文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如今重温《岳阳楼记》,仍然感触良多。文中佳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已成为千古励志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北宋士大夫以及后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价值观。

都说,经典的东西才能经受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如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即便过去了多年却仍然熠熠闪光,这是中华文化带给我们震撼魅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字面并不难理解,意思是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悲伤。但仅就此理解,甚觉意犹未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若要掌握文化精髓所在,还需结合《岳阳楼记》及其创作背景来深入理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岳阳楼记》的精神境界,也是范仲淹抒情达意的基调

年10月17日,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的邀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了这篇散文《岳阳楼记》。古时邀人作记,通常是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的,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等之类的资料,以供作记人参考。

当时,滕子京正被贬岳州,他在任期间做过三件政绩工程,并希望以此能得到朝廷的谅解,重修岳阳楼便是其中之一,完成于年。为提高其政绩工程知名度,故而赠范仲淹《洞庭晚秋图》以邀其作《岳阳楼记》。

我们可看到《岳阳楼记》所述事物详实可查,让人叹为观止,但也因此引发学者们对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是否去过岳阳楼而争议。因为《岳阳楼记》气势磅礴、感人至深,若非身临其境,是很难写出那样的千古名篇的。

其实范仲淹与滕子京的境况并无二致,同样因得罪朝廷而被贬谪,范仲淹被贬放之地是河南邓州,因而《岳阳楼记》应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确实,不得不佩服文学大家的高超水平,仅凭一幅《洞庭晚秋图》就能写出一篇波澜壮阔、感人肺腑的佳作,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我们了解了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精髓,我们接下来理一理《岳阳楼记》的关键点,以引出为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通过写岳阳楼景色,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我称之为一种可贵而超脱的精神境界,同时范仲淹也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度。

《岳阳楼记》并非单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机结合起来,提纲挈领,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政治抱负上,更以此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岳阳楼记》以层层递进来表情达意,将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合在了一起,并且动静互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尤其用排偶章法做景物的对比,确实为杂记中的一大创新。

文章开头即点题,写了滕子京为”谪守“,暗示仕途的坎坷沉浮。因为是作记,点明滕子京政绩“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再引出作记一事作为全文的导引。

《岳阳楼记》中气势磅礴的写景场景,想必大家仍然记忆犹新,其格调振起、情辞激昂,让人感到气象万千、热血沸腾。

比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一衔一吞、气势磅礴,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生动。由空间到时间,由写景到情景交融,也就是“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让人称绝的是中间的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到情景互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之中:览物而悲者、览物而喜者,后来又写了悲者如何?喜者如何?

在列举了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上扬,引出全篇的重心,道出了超乎悲喜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非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纵观我国历史,古代的仁人都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意志,不为外界的变化和条件而有所动摇。

所以,这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不难理解,就是指“不要因为外物的好坏而高兴,不要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悲伤”。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范仲激励滕子京的,也是勉励自己的。同样也是我们今天大多数人的座右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及后来知识分子的核心价值观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为记的散文,同样也可看作是给老友滕子京的一封劝勉的信,他在告诉老友:其实你不用伤心,我们这些人都是一样的,是进亦忧来退亦忧。但无论我们是否身处于重要岗位,国家在我们心中都是同等的重要。

即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范仲淹由此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而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震撼世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了北宋士大夫们共同的价值观。

范仲淹成为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等人共同的老师,据说就是因为《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教育了一代代人,甚至后来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如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仍然让人振聋发聩。虽然身处江湖,仍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意志顽强,同时还对被贬谪好友以鼓励和安慰,这是多么高尚的道德情操。

孟子说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人生信条。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贬官在外,本可悠闲处世,但他认为应将个人荣辱得失应该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勉励朋友和自己,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总结

如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千古名句,仍然让我们振聋发聩。其内含的可贵精神,以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质,于我们现在,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致敬一代忧国忧国、爱国爱民、教育后世千年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范仲淹。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