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更看重个人利益的保护,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如果不讲利益,大公无私,人们就会认为这个人很另类,是一个傻瓜。
大家都觉得个人的利益不可侵犯,可是一旦与他人交往,看到对方凡事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面,斤斤计较,就会觉得这个人很自私,不愿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只讲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不顾及他人的利益,在社会上是难以行得通的。
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有道的人凡事都把自己的位置放在最后,反而占先;凡事把自身的利益置之度外,自己反而得以保全。这不正是因为他不自私吗?反而能够成全了自己。
老子这段话告诉我们,不自私的人,反而使自己的利益得以保全。
01把别人放在前面,反而成全了自己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私心私利,可是在利益面前,只想到的是自己,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面,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这样的人是不得人心的,怎么能和大家友好相处?
这样的人可能得到了眼前的一点利益,由于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人们不愿意与他这样的人共事、谋事,有意无意大家都会把他抛在一边,鼠目寸光的结果是失去了今后可能得到的利益。
而有的人,凡事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利益,遇到好处的时候,把别人推到了前面,而把自己永远放在最后。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很多人都理解为不当出头鸟,因为“枪打出头鸟”,所以不要出风头,要躲在后边才安全。其实,老子讲的不是这个意思,他讲的是不要凡事都要争先,要懂得谦让,遇到好处的时候不抢先,要懂得先人后己,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
《道德经》第66章:“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一个领导者,想要站在民众的前边,领导民众,一定要懂得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边。这样,人们知道你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你是站在为民众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人们才会信任你,愿意听从你的领导。
一个人先人后己,他会尽力去帮助和照顾别的人,为他人着想,成就他人,人们同样不会忘记他,也会给他以帮助,从而也成人成己。
02不计回报得到了回报,斤斤计较反而失去更多付出与回报对等,是交换的基本原则。于是,人们很在意自己的利益,一谈到工作就先讲价钱,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钱的活,想让我多干活就拿奖金来。而不是我先付出了多少,然后再拿多少钱。
这虽然都是干活拿钱,看起来一样,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二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