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发展 >> 正文 >> 正文

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报国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5/3/2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最初在朝廷当谏官,因为揭发宰相吕夷简滥用职权被贬,后来在宋夏战争中屡立战功。

在文学方面,范仲淹提出不少新颖的观点,主张"应于风化"。他传下来的诗词只有六首,其中的《渔家傲》突破了词限于男女、风月的界限而开创了新的词风。

范仲淹还慧眼识人,在任经略使镇守边关时,有人向他推荐勇士狄青。

范仲淹见他身高体壮,双目炯炯,确是勇将之才,欣喜非常,不顾狄青出身低微,当即命其在身边辅佐统兵,并许以上报朝廷任为副将。

范仲淹很欣赏狄青的高超武功和勇猛胆略,指出其文才不足以及不善于研究前人战法等缺点,送给狄青《春秋》、《汉书》等书籍,嘱其好好攻读。

数年过后,狄青"博览史书,通研古人",作战中他重视谋略,审时度势,因而出战常胜,又立了许多大功,被人们称为"狄天使"。

宋仁宗觉得范仲淹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就任命他为副宰相,改革时弊,推行新政,史称"庆历新政"。

庆历三年(公元年),范仲淹将教育改革主张上书皇上,揭开了庆历兴学的序幕。

措施主要有:一、皇上下诏令州县兴学,规定必须在官学学习一定时间才能应考;二、振兴太学,以拥护新政的著名学者孙夏、石介主持,采用胡瑗的苏湖教法,县设立四门学,允许中小庶族地主子弟入学;三、改革科举考试方法。

由于新政触犯了官僚权贵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范仲淹被排斥,新政失败。

范仲淹受了很大打击,但并不为个人的遭遇懊恼,一年之后,他的一位在岳州做官的老朋友滕宗谅,重新修建当地的名胜岳阳楼,请范仲淹写篇纪念文章。

范仲淹挥笔写下了名篇《岳阳楼记》,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报国思想。

这两句名言一直被后人传诵,而岳阳楼也因范仲淹的文章名扬四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