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发展 >> 正文 >> 正文

岳阳楼记的教与学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5/3/18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也是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学习提示如下:

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游目骋怀,纵情山水,可以让人感受自然之美,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本单元所选的诗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人教版语文课本的单元提示均按“人文主题”“学习要素”分两段陈述。依据单元提示及课后题,确定《岳阳楼记》教与学的核心内容如下

1.背诵全文尤其是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习要素)

2.体会在景物描写中寄寓情感的手法。(学习要素)

3.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人文主题)

所有古文教学,均建议在正式上课前,让学生利用早读时间提前背会全篇。

在背会的前提下,本课建议用2—3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文按三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前三段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基本能够翻译前三段。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学生集体朗读全文,全文朗读结束后,再集体朗读前三段;

第二环节:学生依据课下注释,按照“字字对照,字字落实”的原则独立完成前三段翻译;

第三环节: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个人翻译成果,小组成员依次提出自己翻译中遇到的难题,能组内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由组长将问题搜集起来。

第四环节:由小组长代表本组,提出组内未能解决的翻译问题。其他小组能解答且解答正确的,给解决问题者加分,每解决1题加1分;所有小组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统一解答。

第五环节:检测落实。检测按段落分三部分,按举手先后顺序,确定拥有解答权的小组,第一个举手的解答第一段,第二个举手的解答第二段,第三个举手的解答第三段。解答正确者按整句积分,每解答正确一句积1分(解答错误不扣分)。解答规范如下:

先全段朗读一遍,然后读一整句,接着解释本句中的重要实词,最后翻译全句只至完成全段翻译。解答完成后,其他同学可指出解答者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每指出并订正一处错误积一分。

本课时需掌握的内容如下:

1.重点实词

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越:到具:同“俱”全、皆

制:规模属:同“嘱”嘱托胜:美好际涯:边际

晖:日光大观:壮丽景象极:至、到达迁:贬谪、降职

开:指天气放晴排空:冲向天空

曜:光芒倾:倒下摧:折断国:国都

2.重点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览物之情,得物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这时登上这座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四、五两段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基本能够翻译后两段。

教学过程各环节同第一课时。

本课时需掌握的内容如下:

1.重点实词

景:日光。集:停息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一:全偕:一起把:持、执际涯:边际

晖:日光大观:壮丽景象极:至、到达求:探求

或:或许、也许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如果没有

2.重点句翻译

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着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6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用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重要提醒:翻译是理解文本的基础,如果学生基础薄弱,一定要放慢节奏,不要赶课时,务必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文本。这是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在梳理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人文主题)

2.体会在景物描写中寄寓情感的手法。(学习要素)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学生集体朗读全文;

第二环节:学生默读全文,梳理本文结构;

第三环节: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个人梳理成果,由组长牵头,结合各成员梳理结果形成本小组最终展示的结构图。

第四环节:小组展示,按举手先后顺序,确定上台展示的小组。展示过程中,能依据结构图说明层次划分理由的3分。展示结束后,其他小组凡提出质疑,并给出合理建议的,每提一个建议积1分。

第五环节: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在三个小组展示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体会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以及蕴含其中的居安思危意识和苦己为人的风险精神。同时,掌握本文结构上的考点。

第六环节:课堂效果检测.然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解决如下问题;“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

参考答案:

①“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在朝做官,还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忧民优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襟怀。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假“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与民同乐”观念的发展,更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