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形容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或者追求一个对象的时候,具备有利条件时,喜欢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人人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可是,这句话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近水楼台先得月原来是写给范仲淹的宋朝有一个叫做俞文豹的人,他在编撰自己的《清夜录》的时候,在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是说一个叫做苏麟的人因为一句诗而得到重用的故事。原来,这个事情还和大文学家范仲淹有关系。范仲淹作为北宋时期最有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其一生很值得后人学习。范仲淹小的时候,家庭经济贫困,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范仲淹知道自己贫穷的家境,可是他勤奋好学,深刻的知道想要改变自己命运只有通过学习,考取功名。范仲淹皇天不负有心人,范仲淹先后做过许多大官,其中在岳阳当官的时候,就题写出了著名的《岳阳楼记》。当中著名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被后世人传诵至今。范仲淹作为朝廷里面的大臣,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不只是为官清廉正直,在帮助朝廷选拔有用之人时,也是眼光独到。有一年,范仲淹在杭州做杭州知府大人的时候,时常关心杭州的文武官员,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许多有能力的官员都因为范仲淹的到来,因为被发现而得到了重用,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可是,有一个人却因为在隔杭州城比较偏远的地方而没有被范仲淹发现,他就是苏麟。作为一名小小的巡检官,又经常出差在外,和朝廷重臣接触的机会很少。有一次,苏麟回到杭州城里办理一件事情,得以和范仲淹相见。苏麟早就听说了范仲淹很看重有能力的人才,于是,苏麟乘空闲的时候,给范仲淹写了一句诗,塞给了范仲淹。范仲淹晚上回到房中,把那首诗翻出来一读,里面赫然有一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金句。范仲淹一品味其中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苏麟想要表达的内容。原来,苏麟是借用这句诗来说,那些经常在范仲淹身边的有能力的人都被范仲淹选中提拔了,可是自己因为不经常在杭州城,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写了这首诗,一是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二是表达自己也想要一个能够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范仲淹读完这句诗以后,先是连夜找人送来苏麟的档案,翻看完毕以后,又向人了解到了苏麟的为人也很不错。范仲淹做好准备以后,没有多久,就为苏麟找到了一个更加适合他的职位。苏麟没有想到范仲淹因为自己的一首诗而重用自己,于是对范仲淹十分感激,关系也很融洽。没有想到的是,苏麟写的那句诗被人们知道后,结合他的经历而传扬了出去。直到现在,人们常用这句诗来形容那些人生机遇很好的人。原来“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成语的来源和爱情没有任何关系,古人表达想法很含蓄,就连想做官都搞得纳纹文绉绉,要是遇到一个读不懂的上级,那且不是白费苦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