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人给后世留下了不少文学宝藏。这人便是范仲淹。他一篇《岳阳楼记》随着历史不断的变迁,依然活跃在中国文坛,久盛不衰。
为什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经过岁月的洗礼久盛不衰,反而显得越其茂盛。《岳阳楼记》靠其文章中所具有的人格思想、艺术思想和政治思想,用文字表达了其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中国历史上为此一篇。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从中学课本到各类学习书籍,无一例外,都选在其中,在中国中,只要读过一点书的人都知道《岳阳楼记》。教育中为何如此重视它,必有它存在的意义。
《岳阳楼记》记录的不只是单单一段历史,更是教人怎样做人,怎样为政,怎样学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中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出现像是一语点醒梦中人。何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物喜“讲的是如何从政,”不以己悲“说的是如何做人。这篇文章为什么影响深远,就是文章背后的一些基本道理,这篇文章就像作者范仲淹在其中灌入了精神力量,道理简单但却影响深远,长远作用于各个领域。
物:指外部世界,不为利动。己:指内心世界,不为私惑。大意为:人应该有信仰、有目标,有精神追求,有道德操守。
根据范仲淹的实例来了解这么一句话,范仲淹年幼丧父,生活贫困,但他却刻苦读书,小时候就心怀大志。小时候的范仲淹经常吃不饱饭,穿不暖,但他依然坚持努力学习,他丝毫不在意自己的生活水平,一心学习,将学习当作自己的乐趣。经过艰苦的学习,范仲淹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同时养成了严肃认真和刻苦节俭的作风。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范仲淹虽遭受打击,但他忧国忧民的信念却丝毫不变,文末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纵观范仲淹一生为官,他也实事求是,按原则办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为不随波逐流,但这样的一种性格怎么在朝廷中站稳脚跟,早就源于范仲淹的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官不圆滑,做人不自私。
如何评定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就是看他在公与私的关系如何处理。而范仲淹的道德标准就是为国家,为了百姓,为了心中的那一份正义。抛弃个人利益,甘于奉献。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岳阳楼记》不失为一篇好文章,它句式优美,内容好理解,前文写景,景色优美却联想到政治变革的千变万化,好文章是在当时时代背景下作者的所经历和阅历的结晶集合。千年易过,但好文难求。范仲淹为我们留下了一篇有美感不失深度的千古美文。
范仲淹的一生
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沦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即使在担任地方官时,他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作为宋学开山、士林领袖,他开风气之先,文章论议,必本儒宗仁义;并以其人格魅力言传身教,一生孜孜于传道授业,悉心培养和荐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园未立”,居无定所,临终《遗表》一言不及私事。
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范仲淹将自己的一生浓缩为两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多少迷途中人们,引导人们做人做事,承千古而启后人,最后名留千古。
范仲淹的道德高度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的文学成就和作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多遍学习,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学习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