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所作的《岳阳楼记》,不仅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还表达了范仲淹的爱国情怀,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要为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分忧。《岳阳楼记》是一篇北宋的散文,北宋时期的文章承袭晚唐与五代十国的遗风,以骈文为主。
最具有代表的作家有柳开、范仲淹等人,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最辉煌的时期。在北宋时期的诗集中有一首诗极具有特色,全诗仅仅只有两句话十四个字,也被后世称之为最“懒”的诗人,可仅仅这两句诗却成为了千古绝句,这首诗便是《断句》其作者名叫苏麟,这首诗与范仲淹也有着微妙的关系。
庆历新政
范仲淹年幼的时候由于家庭的缘故,他的母亲不得已带他改嫁,年少的种种经历磨练了范仲淹的意志,也体会到了人间疾苦,因此范仲淹刻苦学习在宋真宗赵恒时期,他考中了进士,从此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
此时的北宋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状态,对外有辽朝与西夏不断的侵扰,内部则是矛盾重重,百姓生活水平较低,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为此范仲淹开始了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作为宰相的范仲淹很快的就看到了国家的问题所在,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与冗官现象的存在,为此范仲淹采用“精贡举”与“择长官”等措施,这些措施精准打击了北宋的弊端,在非常的时期具有了可行性。
“庆历新政”初期的时候,范仲淹等人如实贯彻执行改革的内容,使得北宋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初见成效,朝廷内部的政治更是一时间变得清明,也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然而实施新政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新政措施很快地触及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地主阶级是新政实施道路上的重要阻碍之一,这些地主阶级根本不管国家的发展,只顾得自己的既得利益,这就导致了“庆历新政”的很多措施还没有实施就被废除了。
同时宋仁宗赵祯对“庆历新政”的决心也并不是很坚定,因此“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告终。然而就在“庆历新政”结束后,有一场变革即将登上历史舞台,那便是“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可是却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
高风亮节
由于范仲淹的性格过于耿直,在朝廷之上得罪了许多达官显贵的人,这些人诋毁“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并且指责范仲淹结党营私,最终范仲淹被宋仁宗赵祯贬到了邓州。
公元年,范仲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了邓州,此时的范仲淹设立了书院,在空余的时间进行讲学,传授知识,竭尽全力为邓州发展。
四年后邓州被范仲淹治理的熠熠生辉,百姓也非常爱戴范仲淹,然而不久后朝廷中的调离信使得范仲淹不得不离开他所爱的邓州以及邓州的百姓,尽管百姓极力的挽留他,无奈之下的范仲淹最终还是离开了邓州。
著名的《岳阳楼记》便是范仲淹在邓州时所作,因此成为了名垂千古的文章。自幼遭受苦难的范仲淹迈入仕途后却仍然不得志,遭受到了很多阻碍,然而他仍然凭借着内心宽广的胸襟以及高远的境界,表达内心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范仲淹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仍然心系百姓,可谓是“北宋第一人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元年此时的范仲淹已经是重病缠身,当他抵达徐州的时候便与世长辞了,此时的他已有六十四岁了。
虽然范仲淹离世了,但是他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所学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辉煌的精神财富,是组成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苏麟与范仲淹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是苏麟所作的《断句》诗,此诗的大意为好处都被别人所占领了,而自己却得不到任何恩惠。
苏麟作这首诗的时候,正值范仲淹离开邓州抵达杭州的时候,此时的范仲淹已有六十岁了,为了建设杭州范仲淹提拔了很多杭州的官员,因此这些官员对范仲淹很是敬重。
可是只有苏麟没有受到范仲淹的提拔,这是因为苏麟在杭州城外担任官职,主要负责城外的练兵与治安工作,因此苏麟并没有受到范仲淹的任何提拔,处于机缘巧合苏麟来到杭州处理事务,看到了范仲淹。
于是苏麟便向范仲淹请教诗文目的是为了提醒范仲淹别忘了给自己升官,当苏麟见到了范仲淹后,随即作出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首诗句。
这短短两句的诗,苏麟运用自然景色的来比喻优先靠近某种事物的时候就会先获得机会,表面上是表达靠近水边的楼台可以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迎着阳光的树木也自然受到很好的光照,因此这些树木就会先发芽,形容了春日的景象。
当范仲淹读了苏麟所作的两句诗,凭借着他深厚的文学素养瞬间就读懂了苏麟想要表达的意思,随后范仲淹会意地笑了,便说道:“是啊,怎么能把他忘了呢”。因此范仲淹提拔了苏麟,而苏麟得到提拔后,尽心尽力为杭州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苏麟所作的《断句》诗留给了后世之人惊鸿一瞥,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作。经过时代的发展以及历史的变迁,这两句诗也被编组为言简意赅的成语“近水楼台”。
不过在这句成语增添了一丝贬义的成分,经常被用于讽刺那些利用方便的职务或者某些方便的事情从而获得帮助,率先获得利益。苏麟用含蓄的表达方式而并没有直接说了出来,即没有让范仲淹过意不去,也让他看到了苏麟的才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