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语文老师说全文背诵。或许是逆反的心理终于被老师们看出来了,后来到了初中,他们倒是变得越来越“体贴”了,遇到长文基本上只让我们背诵一小段而已。本来以为从此便解脱了,但到了高一下学期,学到王勃的《滕王阁序》,老师又开始变得不近人情了,一句“全文背诵”让当时的我们叫苦连天,也让我们几个调皮的孩子恨了她许久。
或许很多会说《滕王阁序》写得这么经典,让我们背也是情理之中。但当年我们明明还学了另一首能与之相媲美的《岳阳楼记》,笔者一直觉得论思想高度和格调意境,范仲淹这篇文章就算不能全胜《滕王阁序》,也绝对是能媲美的。可是《岳阳楼记》老师都只让我们背诵最后两段,学有余力的同学可自行背诵全文。这是为何?多年后,笔者自己开始写文章了,也总算明白了当年老师的苦心,如今对她心怀感激,这是为何?
很多人觉得《滕王阁序》最经典的应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千古名句,却不知道其实这篇文章最牛之处是40多个成语和固定词语的使用,以及数十个典故的运用。如果能将这篇文章中的成语和典故都一一了解透彻,虽无法做到“下笔如有神”,语言水平也将精进不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篇文章是中学课本中最该全文背诵的一篇。让我们先来数一数这些成语: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俊彩星驰、天高地迥、兴尽悲来、萍水相逢、命途多舛、时运不济、达人知命、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逸兴遄飞、钟鸣鼎食、云销雨霁、响遏行云、一介书生、叨陪鲤对、喜托龙门、投笔从戎、高山流水、盛筵难再、陆海潘江、”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白首之心、涸辙之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些,大家若是去辞海找到这些成语或固定词语的出处,会发现这些多数都是王勃首创,其中有不少是如今我们还经常用到的。《滕王阁序》是一篇骈文,对仗和工整是最重要的,这些词让全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背诵起来时,比起一般的长篇文言文其实难度是小一点的。
除了这些惊艳的词语外,典故的运用也是出神入化的。陶渊明、竹林七贤、冯唐、李广,谢太傅、孟子等典故有些出自四书五经,有些出自很多一般文人很少提及的古书,有人统计了一下一共有36个历史人物及典故。将如此多数量的典故放入一篇正文只有个字的文章里,却还能让文章背起来不生硬,这样的功力确实是不简单的。
或许有人会说,古人本来就博学,若是让其它诗人好好研究一把,应该也是能写出这样的千古神作。但事实上,王勃这篇文章仍即兴所作。当年王勃只是路经滕王阁,见当地官员督阎公正和一群才子在为新楼写诗,于是便凑了个热闹。据史书记载,当时王勃写此文时“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这样的能力就非一般人可及了。《滕王阁序》问世后,传遍了大唐文坛,连深居宫中的唐高宗也爱不释手,视王勃为天才。当得知王勃已溺水而亡时,他连叹三声“可惜”。
笔者一向反对学古诗词死记硬背,但这首《滕王阁序》确实是值得一背的,因为这个字的博大精深确非一般作品可比。大家觉得呢?欢迎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066.html